“話那隋煬帝巡幸江都的時候,讓司空楊素留守京城長安。楊素驕橫自大,且自以為局勢動蕩,國內德高望重的重臣沒有趕得上自己的。他驕奢囂張,一切禮儀享受都超出了做大臣的規矩。每逢公卿大臣來同他談話或是客人前來拜訪,他總是高傲地依靠在幾案上相見,而且讓美女們扶持簇擁著出來,丫環、侍女排列左右,很有點像皇帝的架子。
到隋朝末年,楊素更加驕奢,也不再想著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更缺乏挽救危亡的信心。。。”
“一般般,并沒有特別之處,云道友,咱們找錯人了吧?”茶館之外,與店二偶遇,簡單寒暄之后,各自落座,聽著茶館書者書。
“算道友,是不是找錯人,不能看此時,那店二就在旁邊,你也看到了,聽得如癡如醉,就像他親身經歷一般,而道友昨也了,那店二所言之事,并未造假,既然店二了,他對于那些國家大事所了解之事,來自于這一家茶館,便沒有問題了。”云啟靠柱閉目養神,用耳朵聽,而不是用眼睛聽。
“唉!難道我們今來的不是時候,臺上書之人,并非告訴他那些國家大事之人,而是另有其人,今還未到對方書之時。”算必準面色平靜,耳朵聽著臺上的書人書,眼睛不時關注客棧店二的言行舉止,手拿起一杯茶水,慢慢品會。
“算道友,你的心啊,急了一些,為何如此?”云啟搖頭晃腦,如聽音樂一般,隨著書者的言語而動。
“算道友,知道臺上那一位書者,的是哪一段故事嗎?”見算必準沉默了,云啟輕聲問道。
二饒聲音與周圍人無異,都是聲著,擔心破壞了茶館的氣氛,影響了書饒書。
“似乎。不對,應該不是《搜神記》里的故事,沒有聽過。”書人一般的故事,都是廣為流傳的故事,為了吸引人,神怪是他們最喜歡書的故事之一,而今所聽的故事,似乎并非來自于流傳甚廣的《搜神記》。
“聽著,算道友,這則故事不錯,對于你的境界領悟,應該有所幫助。”
云啟對于書人所的故事,有了一些簡單的猜測,應該是老家這一個時期的某部武俠里的內容,但所的并非江湖,而是修行世界,內容應該是不變的,都是行俠仗義之舉,只是換了一種打怪升級的模式。
“云道友,你難道對此一點也不關心?不擔心今白來一趟?”云啟的心境,算必準還未達到,向來以明確目的而著稱的云啟,竟然選擇了聽書,讓算必準一時不知道自己哪兒想差了。
“算道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茶樓聽書,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不是我們今來的不是時候,而是時間未到而已。”云啟睜眼,將桌子上的茶水一飲而盡,之后再次閉上眼睛,聽著書饒書。
“醉翁之意不在酒?有趣的比喻,如此來,云道友是認為聽書者書,是那酒,而真正的目的,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并非聽書者那關于國家大事之事,而是作為聽書人之間的對話,云道友,可是這么一種解釋?”
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算必準的觀注點,一直在書者和店二的身上,對于周圍聽書饒討論聲,并未放在耳邊,如今,聽云啟一點撥,有了簡單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