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與你的起跑線,是一致的,對于此次來此城的意思,老爺沒有明確指出,只能自己胡亂猜測了。
而算必準你的優勢,在此時此刻也顯示出來,你會算,而少年人所謂的算,只是瞎扯犢子。。。”
“老板,重點,你所的,都是可以一句話帶過的過渡語,沒有必要解釋那么清楚,與主題無關。
因此,算道友,簡單做一個解釋,你最希望見到的那一位,也是我們所知的那一位,老爺剛剛將他放下來,雖然我們知道他的一些情況,但沒有必要特意去打擾他,若未來有機緣相遇,點撥一下便可。。。”
“云道友,琉璃道友,對于那一位,他未來對我圣唐一族的貢獻,不知二道友,有何評價?”
知道云啟與琉璃所的是哪一位,苦城城主的位置,算必準可不是白干的,老而不死,是為賊也,云啟和琉璃也沒有限制對方的知識獲取,因此,有一些信息,算必準自清風明月二人方面,了解了不少來自于云啟老家的一些信息。
“我圣唐一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道宋之世。這是對道宋文化的極度贊美,自宋太祖、太宗確定與士大夫共治下的國策,道宋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態度對待讀書人,鼓勵他們讀書,鼓勵他們為國所用,鼓勵他們挖掘潛能,鼓勵他們姿態萬千。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士大夫脫穎而出,展現生命的精彩,展現文化的魅力,可以,道宋以最包容的態度,和最鼓勵的政策,讓文化以最美麗、最精致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給后代留下了燦爛而輝煌的文化瑰寶。
但是,提到道宋,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方面:重文抑武政策,它雖并非一無是處,對于國家內部的穩定,減少兵亂,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積極效果的,只是,在執行過程中,太呆板、太僵化、太過頭了,造成了軍隊的弱化,造成了兵來不能擋、敵來不能拼的惡果。
因此,才有晾宋帝王以卑躬屈膝之態,取憐于北方異族,割地、賠款、稱臣,求得一夕安寢,偏安一隅,茍延殘喘,但終南道宋一世,終不能回歸故都,只好臨時將行在安頓于臨安,如同一個漂泊的國家,朝野臣民,始終找不到心靈的歸宿,至南道宋后期,為北方另一異族所滅,十萬軍民崖山一跳,給道宋這個存在了三千多年的朝代,跳出了一個悲壯的結局,留下一個沉重的背影。”
云啟起南道宋,意味著還有一個北道宋,道宋,并非第一個擁有南北之朝的朝代,因此,算必準并未問出,何為南道宋而不是道宋之疑問。
“十萬軍民跳崖以明志?那南道宋,民之所向。。。”
“算必準,以你的理解,確實如此,但是,以本少理解,道友的想法,本少不敢茍同。原因方面,道友應該也明白,重文抑武,只會割地求和,以真金白銀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并且自始至終,道宋無法統一我圣唐一族,后期甚至又丟失了不少領地。。。”
“不對,云道友,既然為王朝,而非皇朝,何來無法一統我圣唐一族之?”
“哈哈哈!自從這一個時代,失去北方大片領地之后,那道宋王朝,再也未將它從外族手中奪回來,直到后一個我圣唐一族所開創的王朝,那一個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才將那北方之地,收了回來,可惜,那已經是幾千年后的事情了,幾千年的時間,算道友,多少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