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遠觀映月湖,湖中多為精美的木質船只,船身呈現出優美的弧形,船尖高翹,如同一只正在翱翔的天鵝,船身上鑲嵌著精美的雕花和彩繪,艷麗的顏色與湖水融為一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而船頭高高翹起,裝飾著各式各樣的雕繪和佛像,浮雕上有不少華麗的花鳥和景物,令人目不暇接。
“艷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春洲驚翡翠,朱服弄芳菲。畫舫煙中淺,青陽日際微。錦帆沖浪濕,羅袖拂行衣。含情罷所采,相嘆惜流暉。”
“此詩如何,雖然不應景,但其所描述的景物,是那畫舫。”指了指遠方畫舫,云啟于道旁止步不前,遙望。
“呵呵呵!云道友,也非道友所作?”
一路走來,對于云啟的知識量,費氏服氣了,信手拈來的詩句,讓費氏眼界大開,而云啟所吟那些詩詞,一部分確實與景有關,但又不應景,應該是抄襲無疑。
但依然有超過半數的詩詞,完全符合當時的景,當時的心情,當時的狀態,無法判斷出是抄襲,還是原創,但均被云啟一句某一圣賢所作,將所有的一切,歸為圣人言。
費氏也無法明白,云啟的意思,裝清高,還是另有目的,對于云啟,費氏的想法,與大多數與云啟接觸的人員一般,特立獨行,不按常理出牌,讓人又愛又恨。
“前朝圣唐王朝時期的一位圣賢之作,名為劉希夷,因其詩詞之中提到了畫舫,因此,有感而吟,娘娘,可有興趣入畫舫一座,還是轉身,入茶樓。”
走著走著,走過了頭,來到了映月湖,白日的映月湖與月夜之境不同,零散的畫舫游弋于湖中,岸邊停泊不少畫舫,隨時等待著乘客的大駕光臨。
“呵呵呵!若云道友選擇,不知選哪一方?”微笑,看向遠方畫舫,不知思考什么。
“家國大事,品茶最佳,游山玩水,畫舫最佳,若是吟詩作對,似乎兩者均不如如今的漫步,船在湖中走,不如人在景中來得美,更讓人心曠神怡,有感而發。”
云啟的回答,也是在引導,通過費氏的選擇,從而確定今日之約的目的,單純的同行閑聊,不可能是費氏的目的,若二人均單身,老家這種情況常見,但如今二人的情況,不但狀態不同,而且時代也不對。
“畫舫如何?云道友,此次小女子來風都領地,是為了那新年盛會而來,提前了一段時間,如今盛會未到,正好可以享受風都領地各城之景。
文曲城,小女子第一站,已經感受了那里的文曲氣息,如今這不夜城的風格,小女子也希望能感受其最真實的情況。”
未思考良久,費氏給了云啟自己的答案,出乎云啟的意料之外,按照云啟的猜測,自己的提示,費氏應該會選擇茶樓,國家大事才是她這一次來尋自己的目的。
“娘娘,若是了解不夜城,本少建議您移步,去百花巷,去朱雀街,去青龍街等,不夜城的風格,為了商賈而設,對于書生來說,銅臭味最濃,可不適合娘娘,娘娘若感興趣,苦城不錯,將星城同樣也是一種選擇,而文曲城是娘娘最好的落腳點。”
“娘娘,新年盛會最佳觀賞地點,確實是這不夜城,但其它城池同樣也能感受到新年慶典的氛圍,而若是娘娘有意,本少可以讓夫人為娘娘于新年活動現場,預留一席位置,靜待娘娘駕到,如何?”
文化人不適合不夜城,這是天下共知的事實,云啟雖然不認同,但按照這一個時代的習慣,介紹費氏最合適的觀賞之地,不夜城并非最佳的選擇。
“娘娘,今天來映月湖的才子佳人不多,畫舫離岸者不多,不知娘娘可有決定,乘坐普通的畫舫,與其他才子佳人一道欣賞這冬日湖景,還是包下一艘畫舫獨自欣賞,又或者乘坐豪華畫舫,體會人在畫中,景在畫外之意。”
見費氏向畫舫停泊區域而去,云啟沒有多余的廢話,同樣給了選擇,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價格,同樣,也代表了不同的身份,最后一種豪華畫舫,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進入,口袋空空,人家直接打人的可能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