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十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大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并詔令各地藩帥入朝覲見。
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神遼,改年號為大同,此時的耶律德光,儼然把自己視作中原的新主人,表明他決心成為整個中國北部的皇帝,然而,由于他此后昏招連連,導致這個愿望很快落空。
一次,他當眾宣布:“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戰馬,輕賦省役,天下太平矣”,但在實際中任由蠻族騎兵四處搶掠財物與糧草,名其曰“打草谷“。
結果,京城“東西二三千里之間,民被其毒,遠近怨嗟。。。丁壯死于鋒刃,老弱斃于溝壑”。
此外,他還向都城及諸州士民及官員人等“括借”錢帛“賞軍”,“自將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皆迫以嚴誅,人不聊生。。。于是內外怨憤,始患苦蠻族,皆思逐之矣”。
原來,耶律德光當初率軍南下時,為了保障行軍的速度,并沒有攜帶足夠的糧草,只能通過四處劫掠的方式來解決給養難題,令河北各州縣的百姓不勝其擾,如果說當初劫掠百姓是無奈之舉,那么等到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的皇帝后,就應當本著收攏民心的出發點,改變這種極不得民心的舉措,更何況神遼帝國已占有了石水皇朝的府庫,糧草供應已不成問題,自然更不應該再動劫掠的心思。
然而,耶律德光似乎從劫掠當中嘗到了甜頭,再加上迷信武力,認為只要手中有兵有槍,中原藩鎮全都向自己稱臣,就沒有什么值得擔心的地方,正因如此,耶律德光屁股底下的龍椅還沒坐熱,便急吼吼地派出遼兵以牧馬為名四處劫掠,并美其名曰“打草谷”。
虎狼一般的遼兵自恃有皇帝在背后撐腰,便在各地燒殺搶掠,經此浩劫,開封、洛陽附近數百里范圍內,幾乎成為一片白地。
不僅如此,耶律德光還以“犒軍”為名,嚴令各州縣官員搜刮民財,不論貧富貴賤,一律都要獻出數目不等的錢帛,唯此才能免于被殺,甚至于連“引狼入室”的大漢奸杜重威都被勒索萬緡錢財。
通過這種方式劫掠而來的錢財,耶律德光并不分給將士們,而是指定專人運回本土,以供皇室的享用。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遼軍敲骨吸髓式的掠奪,激起中原軍民的群起抵抗,各支起義軍人數多至數萬、少至數千,紛紛攻破州縣城,殺死蠻族任命的官吏,并對汴梁漸成包圍之勢。
期間,遼軍攻下了被反遼軍民奪回的昭德軍治所相州,屠城悉殺城中男子,驅其婦女往北送,最后,城中遺民只得七百余人,其后領主王繼弘收斂城中骷髏,竟得十余萬之多。
而與此同時,石水皇朝河東領主劉知遠見民心可用,便在晉陽稱帝,然后率軍南下進逼汴梁,各地藩鎮和石水皇朝舊將紛紛起兵響應。
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德光自知再無法留居中原,有了撤軍北返的意向。
“大人,不多留一段時間,圣唐一族領地地大物博,地廣人稀,正適合我神遼帝國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