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考上不怕,你們都年輕,完全可以去讀書,以后慢慢考。”言景則道。
這次高考參加的人特別多,之前十年沒機會上大學的人,這次基本上全去考了,涵蓋各個年齡段,雖然試卷不難,但其實考上的難度很大。
顧玉蘭和顧玉仙兩個人多上幾年學,系統地學習一下高中知識到時候哪怕試卷難了,她們考上的難度,卻是降低的。
現在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接下來大家該怎么辦。
顧家所有人,都看向了言景則。
這兩年飽受壓迫的同時,他們也習慣聽言景則的話了
言景則道“玉蘭和玉仙都去鎮上讀初中,然后考高中或者中專,玉康在村里找一戶人家寄養。”
他們鎮上有小學和初中,顧玉蘭和顧玉仙在鎮上讀初中,是可以每天回家的。
這一年,就讓顧玉康在別人家適應一下,以后顧玉蘭顧玉仙去縣城讀書了,再對顧玉康做其他安排,到時候他肯定在京城安頓下來了,便是把顧玉康接去京城,花錢找人幫忙照顧也是可以的。
顧明修的弟弟妹妹里,言景則只喜歡顧玉仙一個,但出于責任,他也會照看好顧玉康。
顧家人都沒有意見,而不久之后,言景則和顧明修,就踏上了北上的火車。
這是顧明修第一次出遠門。
他的家鄉慢慢地被拋在身后,一個嶄新的未來出現在他的前面他以為自己會害怕,但看到身邊的言景則,他就一點都不怕了。
只是有一點擔心言景則的父母,會不會不喜歡他言景則那么出色,他的父母應該很難接受言景則喜歡男人
言景則的父母絕不會不喜歡顧明修。
言景則在生活安定下來之后,就輾轉聯系上了自己的父母兄長。
他家里的人確實受了點苦,被送到了農場改造,但他們這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關系,也早就做了準備,倒也不至于過得太差,至少衣食是不缺的,就是一直被人監視。
確定這一點,言景則就沒跟他們聯系太多,一直到自己的父親起復,才去了一封厚厚的信,說了自己這幾年的經歷。
言景則在信里表示,自己去了上木村之后,一開始靠變賣各種東西生活,后來手上的東西賣光了,就開始靠借錢生活,等沒人愿意借錢給他,他就想法子賴上了顧明修。
他在信里沒寫自己用的是什么法子,甚至抱怨了一番顧明修,抱怨顧明修整天逼他讀書
這樣一封信,言父言母看得汗顏不已。
他們對自己的兒子非常了解,信上寫的事情,確實是他們兒子會做的事情。
現在他們兒子竟然考上了京城最好的大學,他們驚喜不已,都覺得應該是那個顧明修的功勞。
他們一時間對顧明修感激不已。
言景則和顧明修兩個人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終于下車之后,立刻就被接到了言家。
等到了言家,言父言母看到皮膚白皙,手上沒有老繭,一看就沒干過什么活的言景則,更是把顧明修當成了大恩人。
他們家的人因而多方打點都沒過得太苦,可即便如此,農活還是要干的,如今一個個皮膚黑了手也糙了,言景則的幾個大美人嫂子看著都像村婦了,結果言景則還一副大少爺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