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愛國熱情?”李建國有些奇怪地問。
李一鳴想了想,還是搖頭:“不太會。”
“為什么?文物不是都代表著歷史...和那個文明嗎?”李建國說得有些費勁。
“環境不一樣。”李一鳴很有耐心,“畢竟文物不是活的,單獨在這里不能給人直接的生命感,這就很容易被人用錢去衡量價值了。”
建國同志沒聽太懂。
“這叫觸景生情,就好比兵馬俑,我們就算到這里來展覽又能來幾個,擺在那里給人感覺就跟門邊樹著兩個假人保安,說不定他們還會以為這是哪個工廠隨便拿土捏出來的。
但如果人去了秦始皇陵那兒,在那里看到幾千個比人還高的兵馬俑整齊地站在那里,那時升起的感覺就是震撼了,......那才叫歷史自豪感,......”
“哦....這倒也是,觸景生情......”
李建國頗以為然,秦始皇陵上過多次電視新聞和報紙廣播,去年美國總統訪華就去了那里,能安排美國總統去的地方,那不用說多厲害了。
“還有個成語叫睹物思人,但這些文物的主人都死那么久了,觀眾們對他們哪有什么感情,你再看熊貓,這種活的國寶誰也不能拿錢去買,而且它會動會吃會睡覺會賣萌,傻乎乎地像個三歲孩子。”
“賣萌?”
“就是很可愛,讓你想親近它,爸,你想下小動物們是不是毛絨絨的都很可愛,你一看就想抱想喂東西給它吃,抱著睡覺什么的......它就跟環境沒什么關系了,我們不用把秦嶺搬過來,因為它是國家的寵物,每個人都想抱一只回去養的這種。”
李建國又長長地哦了一聲,這樣他就理解了。
“嗯,那么就把這些熊貓安排過來,像出差一樣,倒也是個辦法,這里天熱,......”李建國緊緊記住這個方案,“一個月換一對是吧?”
“嗯。”
“那至少就得準備二十四只了,”李建國抓了抓下巴,“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那么多。”
“肯定有的。雖然每次來是兩只,但這食物的準備就得按著二十四只來準備了,所以圈的地大一點別人估計也不好說什么。”李一鳴隨著船身起伏輕輕晃著腦袋。
“......那么多地...”李建國瞄了眼兒子,“咱們......真的全種竹子?”
“當然不是,種什么他們管不著。”
李一鳴點點頭,抬頭看了看天,笑道:“這里氣候溫暖,作物生長比較快,很適合育苗,育苗之后明年三月就可以開始逐步移栽了。”
“直接把種子拿去種不是更好?”
“第一批不行,各個地方的條件不一樣,現在物流還不發達,雖然只拿種子很輕,但時間也長,成活率不見得高,”李一鳴想了想,“苗圃的工作也是很需要指導的,......”
李建國點了點頭,相較于那些銀行的事,他對種養東西的興趣更大一些,而且說起來如果這么大片地圈地,算不算提前就回收了香江呢,......好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