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有人不想建自己的家鄉?”
“肯定有的...”
“各種工作輪換著做幾天,興趣不減,又能勞逸結合。像這么一個莊園建設起來之后,實際上是維護運行的工作比較大...”
李建國想了一會,“其實這工作其實還是挺長期的,光是建設就有一段時間,另外,還要不斷地培訓人才。”
“幾天?那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能學得好嗎?”
“其實是這樣,就是勞逸結合,中間還可以去學習培訓,一方面自己看興趣,另一方面,我們肯定要有人盯。”
李建國看眼周正,“我不清楚部隊是不是這樣,但好像也是也在搞生產。”
“部隊也是盡量事情自己做,而且我們也養豬種菜,但沒教這么多東西,也沒這么完善,...他這個路子真的就跟部隊很像啊!”周正看了眼大家。
王真是第一個點頭的,他當年搞南泥灣,后來又入疆搞建設,對這一套也很熟。
其實大家都熟,因為都是從部隊里出來的。
除了軍事技能要過硬,思想上要能抓得嚴,物資又能保障,就不會出事。
“他追求的是科學有序,有紀律,而且想盡量減少人為干預。”李建國輕聲說道。
“所以用那個計算機,這個東西倒是有作用。”
“是的,而且那個電腦可以記很多事,誰學習了多少東西,干了多少活都可以記下來,有統計的,所以就是不太有人可以一直懶下去,因為那就是可以隨時統計出每個人的進步。”
“這個好!其實以前我們就是解決不好這種混日子吃大鍋飯的人,對了,是準備怎么吃?”
“不是,肯定是根據體質限定給食物,”
李建國搓了下鼻子,這方面李一鳴可沒有細說,“具體怎么給,反正肯定不是想要什么就給什么...”
“他不是讓人要給每個人印一個本子,記錄自己的身體,還說要弄全新的身份證,估計就是跟這個有關。”紀朋飛提醒道。
大家點點頭。
之前有說到過,全國三十萬個點,一個點按三千人這個規模,也就是兩個團。
短時間內人口不會增加多少,而且還會不斷往外移民,李一鳴是把全國十億人的事都切分成了團級事務了。
一想到只管理兩個團,大家馬上松了口氣,基礎做好,以后就越來越簡單了。
“這么多東西,我們都放在機器里?”王真問道。
“一定要編好,編不好容易出亂子。”
“肯定還是機器里有,外面也得備一份的。”周正說道。
“建國你剛才說東西是分配的,那有錢也不行?”
“可能...也不行吧...我不太清楚。”
李建國看了看大家,“他沒跟我說得那么細,但我個人覺得,如果說按一個點物資需求來分配,又有這個網絡,知道哪里缺什么,就用不著讓人屯集物資了。”
聽李建國這么一說,大家微微驚訝,周正笑道:“還是部隊那一套,但東西更多了,也更豐富了。”
“那還是要能及時知道缺什么東西。”
“應該是會把所有人的健康的合理的需求都考慮到的。”李建國加重了語氣。
“健康,合理...呵呵”
“這么一來的話,現在賺到錢的那些人錢就花不出去了?”
“其實也不是的,另外也有很多生活物資是用來租的,還有家園建設基金,錢可以投到這方面。”
“哦......”
大家相視,一切都串起來了。
“讓人吃什么做什么都是以健康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