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負責連鋼軌的戰士熟練地把鋼軌對齊,一段段先擺起來,有人負責擺光對線,有人負責檢查,鋼軌當中有人在專門放置橫條。
兩公里的路很快鋪完,戰士們又開始上螺絲。
過了一會,路那頭開來一輛低得出奇的平板車,在軌道上隆隆咣咣作響的滑行。
“去看看。”梁相低聲對邊上一個工作人員說道。
那個工作人員快步下去,過了好久又回來:“就是個鐵架子,下面有輪子,底板是竹子編的。看起來很輕。”
“沒動力的?”
“這個用個小摩托可以拉一長串。”
“這里到花城一百八十公里,鋼軌根本不夠用。”袁庚輕聲說道,他倒沒說這方法不好,土辦法大家以前用得多了。
誰說鐵道線上只能跑火車?馬車也是一樣可以跑的。
可這個不會是以后的公交吧?
…..
嗒嗒嗒..嗒嗒...
辦公室里,最忙的好像就是那幾臺九針打印機。
林有謀提著氣來到門口,低聲喊了下報告,接著就看到了周正。
林有謀又看到了李建國,對方跟他笑了笑,但沒說話。
李建國前面站著一個相貌端莊的女同志,兩人手里都有文件。
“你跟他們一起做這個事。”周正示意他過去,指了下剛出來的一堆紙。
林有謀跟著人拿著紙走到隔壁的隔壁,這里是個大會議室,平時估計可以給一個省開會。
這時里頭坐的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參謀,大家都各自坐在座位上,拿著尺筆,在紙上描東西。
一個人描好,馬上就被人接過去審查,然后被釘在紙板上,放在中間。
“有謀也是參謀,也別讓他閑著了。”周正回到里間,對著李建國說道。
李建國抬頭笑了笑,按了下手邊:“還有這個,我看到這個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項目,應該可以用上。”
“我明天帶過去。”周正拿起來看了眼。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項目,七八年立項,到現在工作才進展了一小半,估計還得有八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國家還專門為這項目辦了個出版社,就叫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可現在李一鳴已經準備用計算機連起來做一個中華知識庫了,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不外如是。
其實有些事,有些人能想到,但做法不同,效率也是千差萬別,到最后的質量肯定也是不一樣。
“這是什么?”
周正坐在他邊上,看了眼王清。
“剛從衛生部找過來的資料。歷年的,解放前的也有。建國之后,只要過百起同在某地發生,就有上報,另外還有一份是收集國外的病。今天他們根據新要求整理出來的。”
“這兩份其實是一樣的,但這一個是按著病來排,這一個是按著時間來排。”
難怪看得這么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