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幾座紅頂小別墅點綴在綠意之中,宛如童話中的場景。
“這里好像仙境啊!”唐小次蹦跳著前進,不時停下來觀察路邊的野花和小蟲子,還拿著小本子,認真記錄著看到的植物種類和特征。
“無憂舅舅,那是珙桐樹嗎?”他指著不遠處一棵開著白花的樹問道。
唐無憂點頭:“沒錯,那就是被稱為‘鴿子樹’的珙桐,廬山的特色樹種之一。
小次真棒,懂的真多!”
唐承安湊過來揉揉小次的頭發:“我們小次以后可以做個植物學家!”
漫步至湖心亭,四人憑欄遠眺。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遠處山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恍若一幅水墨丹青。
唐承安吟誦:“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當年想必也是被這樣的景色震撼,才寫出如此千古名句。”
這一次,唐無憂沒和他抬杠,而是靜靜注視著眼前美景,良久才輕聲道:“以前,讀這首詩,只是文字。
現在親眼看到,才明白其中真意。
有時候,太過接近反而看不清全貌,不只是山,人事也是如此。”
這話說得有些深沉,讓唐承安不禁側目:“怎么了?
想到什么不開心的事了嗎?”
“怎么會?”唐無憂笑笑,摸摸唐小次的小腦袋,“和小初、小次一起出來旅游,哪還有什么煩惱?
不過是想到以前我們接的委托,忽然有感而發罷了。”
他用力揉了揉唐小次的小腦袋:“走走走,繼續走。”
四人繼續沿著花徑前行。
途中,唐無憂耐心地為唐小次講解沿途所見的地質構造和植被分布,唐承安則不時插科打諢,讓知識性的講解變得生動有趣。
唐小次聽得津津有味,時而提問,時而討論,興致一路高昂。
中午,他們在山中一家小餐館品嘗了當地特色的石雞、石魚和石耳等菜肴。
累了半天,他們吃的格外香甜。
“下午我們去錦繡谷和三疊泉,”唐無憂邊查看地圖邊說,“那里是廬山最壯觀的景點之一,但路程有些陡峭,小初小次要格外小心。”
唐小初認真點頭:“我會的。”
唐小次則舉著小拳頭:“我會保護好哥哥的!”
唐承安笑著捏捏他的小臉:“哥哥保護你還差不都!”
“我也可以保護哥哥呀!”小次嘟著嘴,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午餐后稍事休息,四人向著錦繡谷進發。
路上的游人明顯增多,不同方言的交談聲、笑聲與山間的鳥鳴蟲叫交織成獨特的旅行交響曲。
錦繡谷,果然名不虛傳。
奇石嶙峋,形態各異,有的如刀削斧劈,陡峭險峻;有的如鬼斧神工,奇妙非凡。
山谷中植被茂密,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點綴其間,引來彩蝶紛飛。
“看!那塊石頭,像不像一只猴子?”唐小次興奮地指著遠處一塊奇石。
唐承安順著他的方向望去,樂了:“還真像!說不定是孫悟空變的呢!”
唐無憂則指著地質剖面講解:“這些巖石主要是砂巖和礫巖,形成于古老的地質年代。你們看那些層次分明的巖層,就像是大地書寫的歷史書頁。”
正當他們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時,前方突然傳來驚叫和騷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