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臨近首都,冀省省會,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素有國際莊之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三線城市
王學斌雖然是河洛人,但自小就在這里長大,現在再次回到這里,卻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記得他小時候一環以外都是一片農田,上學的地方是一個藥廠,他總能在上學路上見到那種注射劑的玻璃瓶,可惜,很難找到完整的
慢慢的城市擴大了,藥廠也拆了,各種基礎建設也趕了上來,但不知道為什么,總會感覺到這里缺乏活力,經濟文化各方面的。
但是也有一點好,這里的熱心人很多,每次組織慈善活動的時候,總是能輕而易舉的召集到一批人,每個人都是自帶干糧,積極參與。
大伙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沒有任何利益與私心摻雜的感覺真的非常令人沉醉,這也是王學斌喜歡當義工的原因。
周日上午六點半,廣場上已經熙熙攘攘的聚集了三四十個人,每個人都不認識,但是大家都能聊到一起去。
“嘿小兄弟,身子骨夠結實的,你是幾組的”
王學斌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機說道
“我叫王學斌,是四隊的,您是”
來人笑著拍了拍胸脯說道
“我就是咱們四隊的隊長,我叫郭慶,來,咱們的人就缺你了”
說這帶著王學斌來到四組人員聚集點,這里一共有七個人,五男一女,還有一個小女孩,年齡不過十一二歲。
這樣的年紀其實也并不少見,王學斌在做義工的時候見過很多小孩,都是被父母帶著參與的,對他們的成長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益處。
最起碼能開開眼界,見識一番人間疾苦。
“來來來,大伙安靜一下”
說話的是這次活動的組長蘇廣平,他站在最前面舉著手喊道
“咱們這次一共是十三家貧困戶,我們這次去的任務有三個。”
“第一,我們要把助學金發到他們手里,然后讓他們填一個簽收單,單子在隊長那里,我們要把這些交給捐贈人員的”
因為助學金是一些善心人捐助的,而且采取的是一對一的幫扶模式,因此他們必須把簽收單讓扶住對象填好,保證這份錢交到受贈人手里
“第二,我們要更新扶住對象的最新的家庭情況,因為我們資源有限,所以一旦他們自己有能力負擔學費的時候,我們會把資金捐贈給更需要的人”
因為有的家庭可能會因為找到工作,或者學生畢業等一系列情況,因此這份信息是他們決定是否繼續捐助的參考資料。
“第三,我們要拍照,要讓那些捐贈人看到他們的成果”
這是一個無奈之舉,善財難舍,拍這些照片是為了讓捐贈人感覺到他的錢沒有白捐,每一分錢都在切切實實的改變一個的家庭,這樣對方才會有動力繼續捐款,不至于喪失動力。
“好了,話就這么多,大家路上小心,有事打我電話,我期待大家的好消息”
蘇廣平說完話,大伙都以小隊為單位聚集了起來。
郭慶是個很活躍的人,圓圓的臉挺著個小肚腩,總是笑呵呵的。
“來來來,咱們四隊的來這里”
“我叫郭慶,慶祝的慶”
郭慶招呼著大伙走到一邊,自我介紹到
“大家好我叫周華春,這是我愛人李顏”
一個平頭的年輕人笑著說到,接著拉起躲在李顏身后的小姑娘說到
“來,彤彤,給叔叔阿姨們做個自我介紹”
小姑娘有些靦腆,紅著臉小聲地說道
“我叫周彤彤”
說完又躲到了她媽媽身后。
李顏讓出了自己的女兒問道
“彤彤,還有什么沒說呢”
彤彤沒有了遮掩,終于鼓起了勇氣說了一聲
“叔叔們好”
大伙都笑了,王學斌插嘴道
“別他們是叔叔,我是哥哥”
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大家好,我叫王學斌。”
王學斌也沒有多話,介紹完了就沒再說什么。
大伙都一一介紹完,分別上了車,向著目的地開去。
靈秀縣原本是國家貧困縣,19年五月份經過扶貧小組的評估,脫離了貧困縣的名單。
他們這次要去的并不是縣里,而是在國道邊的幾個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