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生應了一聲:
“他們不是同村人嗎?”
楊桂英搖頭道:
“原本是同村。那孫三娘本來是野豬寨子的人,后來嫁到了牛欄村羅家——”
“羅家?”孟婆聽到這里,扭頭看了趙福生一眼,出聲問道:
“是羅六家的羅家?”
“嗯。”楊桂英應了一聲:
“她原本是羅六的三嫂,羅六上頭有五個哥哥,中間有一個沒養活,孫三娘原本也不叫孫三娘,她是嫁了羅三,原本人稱羅三嫂——”
她將孫三娘的底揭開:
“后來那兩個村子不是割香料嗎?這兩村人對外是一致嚴防死守,不準外村人踏入山林一步,但是對內打得兇,幾乎打成了世仇。”
在打斗之中,孫三娘的丈夫死于娘家兄弟之手。
這事兒一出,便結了大仇。
“自那以后,羅家便恨毒了這個兒媳婦。”
楊桂英說了半天,還沒有提到無頭鬼安案。
劉義真有些著急,正想要問話,卻看到趙福生向他投來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便又將到嘴邊的話咽回腹中。
“我看孫三娘與羅六舉止親近,同進同出,還當二人是夫婦。”趙福生笑道。
楊桂英低垂下頭:
“不過兄死弟及——這事兒說來話長。”她雖說厭惡孫三娘、羅六做派,但卻好像并不愿說這兩人太多是非,只含糊將此事帶過:
“總而言之,這羅六與孫三娘的事在當時是丑聞——”她說到此處,苦笑了一聲:
“如今也算不得什么丑聞了,比這更丑的事都有。”
她自嘲似的說完,又道:
“之所以提到這羅六,是因為他當時這事兒辦得不地道,惹怒了家長,還引起了喬干爹——”
趙福生一直不動聲色聽她說話,就是在等著她將話題引到這所謂的"喬干爹"身上。
此時見她終于提到了此人,連忙就道:
“這個"喬干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
楊桂英就抬起了頭來:
“喬干爹是個好人。”
她說完這話,又苦笑了一聲,幽幽的嘆:
“可惜好人不長命。”
這聲嘆息倒與趙福生之前聽說"喬越生"的存在時想法一致。
楊桂英怔忡了片刻,也不知在想什么,半晌后伸手去撩耳畔的碎發,低聲道:
“他是發現了香料的人,也教會了兩村制香,初時人人都感激他,可后來也有人怨恨他,認為兩村禍源因他而起。”
但這只是許多人暗地里的抱怨。
明面上他是牛欄村的話事人,掌管村務大權,在村里威望很深。
“他老人家讀過書,明事理、會算賬,為人又公正,有他在時,牛欄村還像樣,可惜兩年前他離奇失蹤,村子就亂了。”
“失蹤?”趙福生皺了下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