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咧著嘴笑,老的笑的眼睛瞇成一條線。
一個叫著‘妖精別追,我不是唐僧爺爺’,一個假裝‘兇殘’的大喊‘唐僧,留下肉來。’
看到陳知年和周辭白,一老一小同時停下來看向他們。
老爺爺姓寧,曾經是個雕刻手藝人。
可惜,也曾經被時代拋棄。
明明可以憑借手藝成為一代大匠人,最后卻因為手藝而被禍害,差點家破人亡。好在,一切都已盡過去,雨過天晴。
十多年過去,日子慢慢回歸正軌,生活也在慢慢的好了起來。
“你們要刻玉?”老人一臉的打量。
“寧爺爺,你好。”陳知年小心遞上自己的玉,“你給看看,我想要雕一個‘年年有魚’。”
老人戴上老花眼鏡,接過陳知年的玉,認真看起來,然后看向陳知年,“這是塊好玉。”而且好得已經超出了老人的想象。
沒想到,老了,已經一腳踩進棺材了,還能看到這種好水頭的玉,難得啊。
老人又看一眼陳知年,“出手的話,價值很高。”老人伸出一根手指頭。
“一百萬?”
不要問陳知年為什么沒有說一萬?她常常把玉拿出來玩,很清楚就憑著這玉的手感就不可能是一萬塊的廉價貨。
要知道現在已經是95年了,那些曾經被打為‘四舊’的東西早已經慢慢地恢復了它本來的價值。
“一千萬,這還是保守估計的。如果真出手可能會更高。”他已經很久沒有摸過這么好的玉了。再過幾年,價格可能還能再翻兩翻。
陳知年瞪大眼睛,被驚住了。
天哪。
她阿婆哪里撿來的?這么天價的玉石。
所以,她現在也是有錢人了?
突然,陳知年抬頭看向周辭白,雖然心里微微的有些后悔,覺得這樣值錢的東西被太多人知道不好,但又莫明的覺得周辭白值得信任。
當然,陳知年是絕對不會把玉佩賣掉的。
“家人留下來的,我不出手。”
老人點點頭,沒有多說,更沒有勸。他不過是提醒一句而已,就怕一些小年輕不識貨,然后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給騙了。
這一行,里面的水很深。
多少人在行騙?
又有多少人被騙?
老人搖搖頭,他已經老了,對越來越混亂的行業市場無可奈何,對越來越多的能以假亂真的假貨無能為力。
只是有時候莫名的有些心酸而已。
“形狀也不錯。”老人推了推老花眼鏡,“你想要雕‘年年有魚’?你有具體的想要的圖樣嗎?”
陳知年搖搖頭,“沒有。但我想要雕兩條魚。”
在知道玉石的價值前,陳知年還想著要不要一分為二?雕兩條小魚,她一條,周辭白一條,算是他們的定情之物。
但現在,陳知年扔掉這個想法。
在還沒有結婚,沒有成為一家人之前,還是不要牽扯到太多的錢財為好。畢竟,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鑒的。
陳知年有個和她同一天出生的親戚,是外公的弟弟的女兒,叫木娣。木娣相親認識隔壁鎮的一個小伙子,兩人都對彼此有好感,兩家人也對彼此滿意。
相親成功,兩人定親,不出意外的話就是一家人。
兩人覺得打工賺錢不容易,商量后決定一起出來做生意。
因為木娣在相親前就在制衣廠打工,有不少的積蓄,所以她拿出了五萬塊的本錢給男方。在幾年前,能有五萬的積蓄真的是要很拼命的干活,很精打細算才能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