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通天公司采購部的小陳,這位是倉庫管理小吳。請問,你是?”
“我姓劉。”
“劉總,你好。這是我的名片,以后請多多指教。”
對方接下陳知年的名片,“陳知年?”
“你好。”
但并沒有要禮尚往來給陳知年名片的意思,“以后你們公司搬運貨物的時候,盡量輕些。畢竟隔壁有公司辦公。”
“我們會的。”
原來,隔壁是廣告公司,也可以稱為工作室,連老板一共才三個人。而樓下的飯店只在晚上營業,做晚飯和宵夜。
所以,影響不大。
而三樓,暫時還空著。
劉總不是隔壁公司的老板,而是整棟小樓的房東。
“這是倉庫的鑰匙。你們貨物入庫后,最好換一把鎖匙。畢竟,既然合作了就希望順順利利的,最好不要有任何糾紛。”
“當然。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鎖匙肯定是要換的。
這不是信任問題,而是原則問題。
陳知年又和劉總聊了一會,大概也能猜到馬總把倉庫定在這里的原因了。劉總給馬總介紹了一個大項目,投桃報李,馬總把倉庫定在這里。
這棟小樓本是作為辦公樓建造的,但因為這里地處偏僻,并不適合作為辦公室,所以一直租不出去。
就連隔壁的小小廣告公司也是劉總的親戚開的,免租金的。
果然啊。
領導考慮問題就和他們小員工不一樣,更多是看利益。
劉總給通天公司介紹了大項目,給公司帶來了利益,所以馬總決定把倉庫定在劉總租不部出去的小樓。
利益交換。
雖然倉庫在二樓會有諸多不便,但馬總不需要管這些,因為麻煩的、辛苦的是員工。而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員工。
如果是需要技術性崗位的員工,馬總或許還能考慮一下。
但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倉庫管理員,小吳不干了,還有的是人愿意干。守倉庫,總比做建筑工要輕松一些。
所以,即使吐槽,小吳還是會繼續干,即使麻煩,即使不方便。
把倉庫的空間做了大概的安排后,陳知年和小吳一起回公司。小吳要問問葉云飛,他住哪里?新倉庫沒有他住的地方。
當初應聘倉管的時候,公司說過包住,然后補餐費,也算是包吃住了。
但現在,住的地方沒有了。
如果他另外租房子的話,肯定是要公司報銷的,但也要問問公司報銷的上限是多少。還有他每天坐車去倉庫產生的交通費又怎么報銷?
這些都是關乎到他個人利益的問題,肯定是要在搬倉庫之前確定。
葉云飛讓陳知年去問馬總。
剛好馬總在公司。
“阿年,我的利益就靠你了。”小吳給陳知年倒了杯水,“年姐,喝水。”
陳知年白了他一眼,拿出紙和比,“把你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一羅列出來。”
1房租。
公司能報銷多少?
2來往倉庫的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