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螢光不想被陳知年知道的事情,不管陳知年怎么問她都不會說。有些事情,她并不想讓陳知年知道,很多時候無知是福。
而且,她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分錢都是干凈的。
在林螢光看來,陳知年還是天真的需要保護的妹妹。很多事情,并不適合也不能讓她知道。所以,即使陳知年一再詢問,林螢光也什么都沒說,氣得陳知年直想掐她。
直接問,林螢光不說。
套話?陳知年更不是林螢光的對手。很多時候,陳知年自己都被套路繞暈了,但林螢光卻置身事外旁觀者清。
有時候,陳知年還沒有繞一圈,林螢光就知道她想要套話了,根本就套不下去。而林螢光想要套話,每每都是一套一準。
有時候,陳知年會突然詢問,想要打個措不及防,但都沒有成功。林螢光的秘密是秘密,不管陳知年怎么問,都是一個秘密。
無奈,陳知年只能敗北。但她一再叮囑林螢光,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雖然說,錢是萬能的,但也有買不到的東西。
“所以只有自己的人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是有錢但沒命花。”
陳知年不會想到,自己會一語成讖。
“傻。”林螢光拍拍陳知年的小腦袋,“周末要不要去看《粵風采》的拍攝?這期拍的是廣東的飲食文化,請了兩個很有名的紅案白案大師一起來和我們講解,廣東的飲食內含的文化和歷史變遷。”
陳知年雙眼發亮,然后無奈的嘟嘟嘴,“我和阿美約好了。”
在10月份,她去深圳出差之前就和阿美越好了,說要一起逛街。但現在都12月份了,才能確切成行,不能再推了。
否則,就真的要成言而無信的小人了。而且,她也的確需要買外套。現在,天氣逐漸涼了下來,外套已經成了必須品。
“姐,你們下一期拍攝的題材是什么?我去探班,看看你們是怎么工作的?”陳知年眨巴著干凈的大眼睛看林螢光,“嗯?”雖然她常去電視臺,也知道室內節目是怎么錄制的,但室外的還沒有看過。
“粵劇。”
“好啊。我要去。我小學的時候最喜歡粵劇了。我記得那時候,每年傍晚放學回來,都能在珠江臺看到粵劇”不過,那時候他們家還沒有電視機,只能在村長家看一小會。
陳知年記得村里的老人很喜歡,沒到傍晚的時候就會坐在村長家的院子里,等待放電視的那一刻。
后來,村里的姑娘們賺錢,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電視機,孝敬老人。老人可以不要金銀首飾,但就是想要一臺電視機。
即使很小的一臺,只有23寸;即使是黑白的,不能很好的心呈現電視人物的美感;即使看著看著就要撥一下電視機上自帶的天線;即使只有兩個天,珠江臺和嶺南臺但對老人來說,這就是最好的禮物。
陳知年記得有一段時間,大力推廣粵劇,天天都場。陳知年常常都能聽到村里的人站在路邊的某一棵大果樹下聊粵劇,聊自己喜歡的角色。
其中,聽得最多的就是紅線女。
“姐,你們電視臺好像還有一個《粵韻風華》節目,是不是?我想要”去當現場觀眾,想要近距離的聽粵劇大家聊一聊那些粵劇的二三事。
“我以前真的很喜歡的。”
林螢光笑著捏捏陳知年的小圓臉,“以前喜歡,現在就不喜歡了?”
陳知年歪著頭想了想,“也不是說不喜歡了,就是沒有以前喜歡了。但聽的話,還是能靜下心來聽一場的。”
可能現在會更喜歡電影,電視劇。
“見異思遷。”
“這不是人之常情嗎?”
“的確。見異思遷、喜新厭舊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有時間,你還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粵劇文化,越是深刻了解,你就會越喜歡。”
因為要做節目,林螢光最近花了很多時間了解了不少的粵劇文化,越是深入探究就越是喜歡。粵劇的‘唱念做打’都能讓人著迷。
林螢光是一個很嚴謹的人,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所以,每做一個主題前,她都會深入的了解,探究。
而且,在選主題上,也會花費不少時間和心思去衡量。
她想要努力去尋找那些在時間的流逝中,在歷史的變遷中正在慢慢失去的文化。林螢光想要把廣東的人文文化呈現給大家,不管是現在的,未來的,或者是過去的。
想要給大家帶去一盤有營養的精神食糧。
一個文化綜藝,就是要讓大家在玩樂說笑中學到知識。
林螢光是懷著敬畏之心來做《粵風采》的。林螢光希望盡自己的微博之力,讓一些不再是主流的文化的文化源遠流長,即使不能再次燦爛于時代,但也不至于失去。曾經的文化瑰寶,不僅是要保存,更要流傳下來,要讓更多的人知道,甚至喜愛上。
瑰寶永遠都是瑰寶,不能說因為它不適應時代發展了,就成為了糟粕。林螢光想讓瑰寶永遠燦爛于人們心中,即使這塊瑰寶已經被時代擠在了歷史的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