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年皺皺眉頭,試探的問,“你要吃水餃?”
“啊。對。水餃。”
好吧。
人家要的是水餃一碗,不是睡覺一晚。
老板娘是廣東人,普通話麻麻地。
男人則是從外省鄉下來的,普通話帶著濃濃的地方口音,直接把‘水餃一碗’說成了‘睡覺一晚’。
幸好樓上就有旅館,否則,還要被誤會。隨便問人‘多少錢一晚’是要被打的。
“哎呀。”老板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還以為他要睡覺呢。”
“嗨。都是普通話給鬧的。”
男人放下大包袱,問老板娘,“睡,要不要錢?”
“水,不要錢。”陳知年看對方風塵仆仆的,手上還有些臟,就主動幫老幫娘給他倒了一碗大麥茶。
男人連續喝了三碗大麥茶后才和陳知年打聽,附近是否有住宿的地方?
陳知年真的要笑了,然后給他介紹,樓上就是旅館,可以住宿。陳知年把老板娘剛剛的介紹再說一遍。
陳知年擔心他聽不懂,從背包里掏出小本子和筆,畫給他看。陳知年盡可能的說得清楚,明白,詳細。
陳知年還問他是不是出來打工的?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就給他介紹附近的幾個建筑工地,都在招人。如果沒有文化,沒有技能,也沒有親人朋友或者老鄉可以依靠,那進建筑工地是最快的站穩腳的方式。
雖然苦累,但有工錢拿。
而且,很多工地都包吃住。
相對很多地方,建筑工地的人事也簡單些,多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粗漢子。
男人感激的看著陳知年,不停的說著感謝的話。
陳知年搖搖頭,“不用謝。”她只希望,別人也能像她對待農民工一樣來對待她的父母,多一些耐心,少一些鄙視和嘲諷。
她的爸媽也不會說普通話,也沒有文化,也在人才濟濟的羊城賣著苦力。她希望別人在爸媽需要的時候,也能多一分善心,多一分耐心。
如果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也不會背井離鄉到人生地不熟的羊城來。都是為了生活,都是為了賺錢,誰也沒有比誰的靈魂更高貴。
老板娘則感慨的看著陳知年,“果然是讀過書的姑娘。”
陳知年吃著老板娘送上來的水餃,輕輕的笑了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你多一分善意,我多一分善意,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她待別人以善,也希望別人待她的父母以善。當年,她的父母從青山鎮出來,應該也有著害怕、擔憂、忐忑不安。
為了一份工作,可能吃了不少苦。
陳知年曾經聽爸媽說,他們在找不到便宜旅館的時候,曾經在馬路上睡了一晚。兩個人靠著路燈柱,坐著包袱,互相依靠。
只要想到爸媽,陳知年就愿意與人為善,與世界為善。
希望那些為了孩子,為了生活而鼓起勇氣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們,能得到更多的善意。
------題外話------
以后會換成晚上更新。
謝謝小可愛們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