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年果斷搖頭,拒絕,拒絕,必須拒絕。
楊陽和王平安是北方人,兩人嗜辣,要是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能把辣椒當飯吃。點的菜都是加辣、超辣的。
而陳知年和阿美是本地人,喜歡清淡,喜歡喝湯。冬天不喝湯,就會覺得干燥,皮膚瘙癢,脫皮。
四個人在路口分開,陳知年和阿美去喝湯。
“老板,我要一盅老鴨燉地膽頭。”陳知年很喜歡喝老鴨湯,特別是這種燉了一個早上的湯,能讓在工作中消耗掉的能量迅速回歸,滿血繼續。
阿美則要了一個茶樹菇雞。
一盅湯,一份飯,一份青菜。
當然,青菜不能選,是店里配送的,店里準備什么就吃什么。
桌上還有蘿卜干、酸菜、香芋梗等小菜,隨便吃。
老板和陳知年一樣是h市人,來羊城開店。店里就夫妻兩人忙碌,老板娘善談,所以招呼客人,老板則蹲在店門口旁邊的水龍頭洗碗。牛高馬大的男人彎著腰刷碗,時不時的直起腰,扭扭脖子,帶著也點點喜感。
有時候,老板娘瞞不過來,就會叫木訥寡言的老板來幫忙。明明長了一張江湖大佬的臉,但在和客人打交道的時候卻會臉紅,手足無措。
每每這時,老板娘就會指揮他,‘端湯’‘盛飯’‘加青菜’‘開一瓶汽水’他也樂意聽老板娘的。
不管老板娘叫他干什么,他都樂呵呵的完成,然后再去洗碗。雖然店里的生意很好,但兩人互相配合也忙得過來。
夫妻二人分工合作,發展事業。
所以老人常說‘先成家后立業’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陳知年是老鄉,所以老板娘給她多送了一份黃瓜干。曬得半干的,紙白紙白的黃瓜干,脆蹦蹦的,超級好吃。
“剛從老家帶過來的。”老板娘笑著和陳知年打招呼,“要不要帶點回家?炒肉絲特別好吃。”
上次陳知年和周醫生過來吃飯的時候,剛好碰到有個客人的孩子生病,肚子痛得直在地上打滾。
顧客揪住老板娘的頭發,說她的湯不干凈,要拉她去派出所,還要賠償孩子的醫藥費。當時,老板都急得要和別人打架了。
是周辭白在給孩子做了初步檢查后,確認孩子肚子痛是因為蛔蟲,吃杜蟲片就好了。
老板夫妻感激周辭白和陳知年。
如果不是陳知年不愿意,老板娘還想免費請陳知年吃飯呢。
“謝謝。不過,不用了。”陳知年笑著推辭,因為周醫生說,吃太多的酸菜、咸菜、菜干不健康。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堅持新鮮。
有個醫生的男朋友,一切飲食都往養生靠攏。
“阿年,你和老板娘關系很好。難怪你常來喝湯。”阿美小口小口的喝著湯,“不過,這湯的味道真不錯。很鮮,很甜,藥材味很濃。”
看盅里的材料就知道老板娘是個大方的人,舍得下本錢。
像這樣的湯店有不少,但大部分老板都是扣扣索索的,舍不得下本錢,清湯寡水的,沒有半點藥材味。
這家店的老板卻不一樣,湯盅就比別人的大,里面的材料也多。
“嗯。這湯的味道很好。她店里的地膽頭是從老家帶出來的,絕對野生。”
在青山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魚塘,然后在魚塘上養鴨,養鵝。因為地膽頭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很多人都喜歡用地膽頭燉鴨。
一只鴨,一把地膽頭。
80年代的時候,也有外地人去青山鎮收購地膽頭,但自從青山鎮人靠著女兒賺錢后,就看不上這點小錢了,懶得挖。
所以,山里的地膽頭越長越好,越長越老。
青山鎮的人不愿意挖,就有外地人想要自己去挖,但被拒絕了,被青山鎮的人打了出來。青山鎮人的心理是‘雖然我看不上,但還是我的,別人不能拿。’
青山鎮的人很喜歡地膽頭燉鴨,所以,他們寧愿地膽頭在地里越長越老,也不愿意讓別人挖了。
有人可惜,這么好的東西竟然就荒廢在山里。但青山鎮人霸道,‘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不要就能成為你的’。
所以,地膽頭在青山鎮隨處可見。
每次,陳知年給外公外婆打電話,他們就問,要不要讓人帶些地膽頭給她?在外水土不服,多喝地膽頭湯。
外公外婆不會寄東西,只能把東西給長途客車的售票員,讓他們幫忙帶。車到某某地方后,售票員就會提前給陳知年打電話,讓她去拿,然后再給一點運費就可以。
方便,快捷。
外公外婆就常用這樣的方式給陳知年送蜂蜜,送自家曬的金銀花和小菊花等東西。陳知年也會讓長途客車給外公外婆送一些東西,比郵寄更方便。
青山鎮地處偏僻,郵寄最快也要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