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辭白看向車窗外,“還好。”每一首歌都像新創,也是一種本事。
陳知年嘟嘟嘴,郁悶。
小學的時候,陳知年一直以為自己唱歌很好聽,超級好聽,而且,她也喜歡唱歌。家鄉的小調,學校里教得兒歌,她都學得很好,也常唱。
第一次遭遇滑鐵盧是在五年級的時候。
期末考試前的音樂考試。
教他們音樂的是她的班主任陳仁德老師。因為他們村的教育資源缺乏,陳明輝老師不僅是四五六三個年級的數學老師,也是全校的體育老師,全校的音樂老師。
身兼數職。
語文、數學的期末考試前,要考體育、音樂、畫畫三科課外科。當然,老師有空閑的時間就考一考,沒空的時候,就直接評分。
大多數時候是不需要考的,反正這三科也不應該升學。
五年級的期末考試,是陳知年第一次音樂考試。班上的同學都選了老師教的流行歌,陳知年也一樣。
和大多數同學選擇《流浪的人》《我想去桂林》不一樣,陳知年選擇了楊鈺瑩的《讓我輕輕的告訴你》。
陳知年很自信,很認真,很大聲,她以為自己唱得很好。
但是,最后的評分直接給了她一擊。
雷電的一擊。
全班最低分,60分。
60分,剛好及格。
陳知年傻眼,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么低分?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陳知年直接找老師問了原因,她唱得這么好,為什么只有60分?即使沒有100,也應該是90以上啊。
老師一言難盡的看著陳知年,“你真的覺得自己唱得很好?”
陳知年點頭,當然好了。她平時唱歌的時候,班上的同學也沒說難聽啊?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她常常唱老師教的流行歌,小伙伴們都說‘好聽’的。
最后,老師默默地在在評分后面‘+6’,“自信分。”
老師真的不忍心打擊陳知年,只能瞎掰,“你的普通話發音不太準。下次選粵語歌可能會好一些。”
好吧。
陳知年拿到了入學以來的最低分,66分。
雖然是音樂,但出現在成績單上還是很難看。
那時候的老師很負責,會把學生每個學期的成績單送到家長手里。考完試不久,就會有老師上門送成績單。
然后家訪,和家長聊一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村里的家長雖然對教育不重視,覺得讀不讀書都沒關系,只要會賺錢就好。但對老師還是很尊重的。
像陳知年的阿公,雖然常說‘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嫁個有錢的男人’‘嫁個好男人勝過好大學’,但在老師上門的時候,他還是會殷勤備至。
老師來送成績單那天,阿公阿婆正帶著陳知年和弟弟妹妹在田里忙。夏收結束了,要翻地種辣椒。
老師直接把成績單送到田頭去。因為這個時候的家長,大部分都在田里忙活。
阿公本就不認識幾個字,更不懂科目不科目的,只看到一個‘66’分,就暴怒了,說陳知年浪費學費,還不如回家放牛。
如果不是老師攔著,阿公都想要藤條燜豬肉了。
聽說是唱歌的分數后,阿公就更加不解了,“我家大妹唱歌這么好聽,怎么只有‘66’分?是不是老師不會聽?”
旁邊還有村里其他的人在,也都證明陳知年唱歌好聽,還起哄讓陳知年再給老師唱一個。
坐在田埂上的老師很耐心的給阿公解釋,66分已經及格了。而且,唱歌好不好不影響升初中。
老師努力給陳知年唱歌低分找原因,“普通話不好,以后唱粵語歌肯定能得高分。”還保證,小學升初不需要考音樂。
即使這樣,阿公還是覺得陳知年讓他丟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