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都在羊城。”
陳知年尷尬,因為她并沒有和初中同學有聯系。雖然,曾經也有比較要好,比較聊得來的同學朋友,但因為選擇不同,經歷不同,際遇不同,慢慢的就沒有了共同話題,慢慢的就疏遠了。
李東和陳知年聊起其他同學,誰誰也在羊城,而且就在海珠,有時間的時候可以約在一起老鄉聚一聚
陳知年認真的聽著,禮貌卻不熱情,她對老鄉聚會,老同學聚會不感興趣。
很快就到了鎮上。
李東要和村里的人一起,而陳知年也跟著小叔小嬸。李東在離開的時候,還在執著于老鄉聚會的事情,陳知年只能笑著說‘到羊城再說吧。’
“大妹。大妹。”
遠遠的,陳知年就看到外婆。
外婆很活力的踮著腳,伸長著脖子,使勁的招著手,大嬸喊,“大妹,大妹。”
鎮上有不少人的小名都叫‘大妹’。
一聲‘大妹’,能讓不少人側目。
外婆是個很活力的小老太,身材小小的,卻滿滿的能量。外婆身邊站著她的妯娌,還有同村的人,看到陳知年也擺擺手,“這里,這里。”
擔心陳知年沒看到,一邊揮手一邊喊。
“外婆。”陳知年快步走過去,然后和外婆,還有其他人打招呼。
“大妹越來越好看了。”
“這讀書的姑娘就是不一樣,斯斯文文的,有禮貌。”
陳知年微笑著接受大家的贊美。
小叔小嬸也親切的和外婆等人打招呼,然后聊起家常。小嬸和阿媽雖然是妯娌,但兩人關系好,以前堂妹堂弟還小的時候,也會和陳知年姐弟幾個一起常去外婆家‘解饞’。
“對聯買了嗎?現在買對聯便宜,但很多都湊不成一套。不過,也沒有關系。除了‘六畜興旺’不能亂貼,其他都不講究。”
外婆聽小叔小嬸說還要買雞、鴨后,趕緊擺擺手,“不用買。我今年養了不少,就是給你們養的。”
外婆知道陳知年家的人都在外面打工,所以就幫著養了不少的雞、鴨、兔子等等。
小叔小嬸拒絕,他們不可能占外婆家的便宜。外婆一把年紀了,還要養這么多家禽很不容易。而且,過年時候的家禽根本就不愁賣。
只要外婆愿意,賣家禽也能賺不少錢。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需要買雞、鴨過年。小叔小嬸建議外婆趁著過年把家禽賣掉,賺一筆過年。
外婆卻說,這雞鴨兔子都不賣,是給女兒女婿養的。
陳知年爸媽和小叔小嬸并沒有分家,每年都是聚在一起過年,而每年外公外婆都會幫他們養很多家禽,種很多青菜。
小嬸覺得外公外婆的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了,不應該再這么操勞。但外公外婆卻高興。
“你們吃得高興,我就高興。”
別看外婆年紀了,聲音還中氣十足,完全壓住小嬸的聲音。
“青菜,我也種了不少。還有酸菜。咸菜”外婆滔滔不絕的說起她這一年的豐收成果。
在外婆不容拒絕的熱情下,小叔小嬸表示,明天就去外婆家。陳知年站在外婆身邊,笑吟吟的聽著外婆聲音洪亮的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外婆又和小叔小嬸說起羊城的糖水生意,不管懂不懂,她都能說出一二三來。外婆是個很健談的人,滔滔不絕。
有外婆在的地方,其他人都只能是附和或者陪襯。
不管外婆說什么,小叔小嬸都順著她的話題,哄著她說話。外婆很喜歡聊天,嘰嘰喳喳自己一個人就能說半天,一個人就能唱完一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