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愿意為青山鎮人民背負這樣的壓力,他愿意把青山鎮的發展背負在肩,想要帶領青山鎮人民走出一條發展之路。
剩下就是整合、優化方子了,李仁杰答應陳知年,在她回羊城之前完成這件事。然后帶著方子和陳知年一起去見周辭白的外公。
為了青山鎮的未來,李仁杰拼了。
宋文老師也很高興,在青山鎮幾十年,他早就把青山鎮當自己的家。誰不希望自己的家越來越好?
青山鎮越好,愿意讀書的人就越多。他們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就越容易。
陳知年和小叔小嬸從鎮上回來后,爸媽還沒有回到,倒是小堂妹從外婆家回來了。小堂妹陳知了最早到家,但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她怕黑,不敢住,所以去外婆家了。
緊接著是小堂弟,然后是陳知年的弟弟妹妹。
又過了三天,爸媽才回到,一身的風塵仆仆。從東莞開摩托車回來,一路上風風雨雨的更不要說塵土了。
一家人,終于齊齊整整了。
家里也熱鬧起來,開始忙起來。
阿爸和小叔開始準備過年的菜式,例如燒雞、窯雞,還有腌制兔子等等,都需要提前準備。阿媽和小嬸則開始蒸河粉,做餃子,每一樣都不簡單。
青山鎮過年,河粉是必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不管有錢沒錢,必備河粉過年。
先把米放在水里浸泡上十多個小時,然后再到村里唯一的大石磨去磨米漿。一人推磨,一人放米加水。
如果放水太少,推磨的人會比較費力。如果加水太多,米漿會過稀,可能做不成河粉。磨了米漿,然后回家蒸河粉。
青山鎮蒸河粉用的是竹制的托盤,在托盤上鋪一張密度合適的麻布,然后再舀一勺米漿倒在麻布上。
輕輕地把米漿搖晃均勻。
再把家里的大鍋加上水,燒開至沸騰,然后把托盤放在水上蒸。
一張一張。
陳知年很喜歡用新蒸出來的河粉卷餡,俗稱粉皮卷。在阿媽和小嬸磨米漿的時候,陳知年就帶著三妹陳知月還有小堂妹陳知了一起準備餡料。
晚上不做飯了,就吃粉皮卷。
豬肉、韭菜、蔥、白蘿卜、胡蘿卜、蝦仁、香菇、木耳洗干凈,剁碎,然后炒熟,攪拌成餡。
香噴噴的,熱騰騰的餡料鋪在一片河粉上,然后卷起來。
超級好味道。
如果再滴上兩滴自制的花生油,更香。
“好香。”小妹一口一口,“很久沒有吃粉皮卷了。”
小堂妹也喜歡,一邊吃一邊建議她爸媽在糖水店里賣粉皮卷。小叔小嬸‘呵呵’,這根本不可能的,做一份粉皮卷需要花費的時間不說,就說材料本錢就已經能嚇退大部分顧客。
小堂妹撇撇嘴,“餡料可以做得簡單些。我看外地人的餃子餡料都比較簡單,白菜肉、香菇肉、韭菜雞蛋等等。”不會像他們這樣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混合在一起,大雜燴。
本地人的粉皮卷或者餃子,最少也要有十種材料,多的可能會也有十五種。很多外地人都不明白,這么多東西攪拌在一起,能好吃嗎?
當然好吃了。
雖然看起來很雜,聽起來跟雜,但吃起來一點都不雜,層次分明。主要味道是韭菜,然后是香菇、木耳,然后是胡蘿卜
口感則主要是木耳,脆蹦蹦的,然后是新鮮的蝦仁,q彈q彈的,然后再是韭菜一類一口粉皮卷能吃出百種滋味。
陳知了已經吃了三份,小肚子都鼓起來了,但她還眼睜睜的看著陳知年,“姐,你太慢了。跟不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