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的條件,公司的待遇,就這樣兩樣。因為她是‘小學雞’大學畢業,所以一些重要的、福利特別好的崗位和公司,她很有自知之明的避開。
對于一些明知道即使面試也不會成功的公司,她肯定不會浪費時間去面試。她是根絕自己的學歷、能力,想要的工資福利去挑選。
別人呢?
應該也一樣。
天下的應聘者多相同。
所以,‘幸福家’招聘廣告為什么沒有人問津?
很奇怪。
很意外。
陳知年認真分析‘幸福家居’的招聘廣告,反反復復,確定沒有任何問題后就等著,也只能等著。
陳知年告訴自己不能急,人才是值得等待的。
萬事開頭難,堅持就是勝利。
等。
陳知年一邊忙著上課,一邊忙公司的招聘。
聽陳知年說,連續幾天都沒有人應聘,林螢光和周辭白都有些意外。
因為從1996年,也即是今年開始,大學不再包分配。畢業生越來越多,用人單位已經趨于飽和,畢業生分配到的單位越來越不如人意。
從幾年前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放棄分配,選擇自主創業或者到私人公司去。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鐵飯碗不再鐵,不管是工資還是福利待遇都不如私人企業。
所以,林螢光和周辭白都意外‘幸福家居’沒有應聘者。
“再等等吧。”
招聘廣告沒有問題,只能等了。
“要不要再電視上招聘?”
陳知年搖頭,“不劃算。”雖然有林螢光在能打折,但電視臺的廣告費相對于報紙來說,還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于剛起步的‘幸福家’來說,并不劃算。甚至有些奢侈浪費。
“你決定。”自從陳知年辭職管理‘幸福家’后,林螢光就很少插手‘幸福家’的事情。林螢光說‘發展,最忌諱兩種聲音。’
既然‘幸福家’是陳知年的店,林螢光就信任她能管理好。即使偶爾出差,影響了利潤,也是一種鍛煉。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但失敗能為成功提供借鑒的經驗。
創業和發展,從來不怕出錯,不怕失敗。
陳知年的確不怕失敗。即使現在沒有人應聘,她也慢慢的平靜了下來,少了開始時候的急切和煩躁。
慢慢來,不急,她還年輕。
一輩子很長,她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一點點小事兒急切。
平靜了下來,陳知年依然每天等在公司,但她會帶上其他書籍或者需要查看的賬本。‘幸福家’的賬本一個月查一次,倉庫的建材賬本則半個月一個,主要是建材的生意太好,賬目數據太多。
在招聘廣告刊登的第十天,終于有了應聘的人,是個年輕的小姑娘,應聘財務職位。會計專業畢業的小姑娘,不是本地人,因為聽老鄉說羊城賺錢容易,工資高,畢業后就和同學門一起過來了。
陳知年喜歡她的踏實和認真,而且看著朝氣勃勃,干勁十足。不管任何時候都精神飽滿,充滿活力。
陳知年從小姑娘身上見到了自己的也影子。
在聽小姑娘說‘我不能保證我一直不辭職,但我能保證,只要我在崗位一天,我就認真一天。’后,陳知年毫不猶豫的決定,就她了。
一輩子太長,誰也不能保證未來如何。
再說,人往高處走,這是人之常情。她不會也不能束縛別人往高處走,她需要做的是努力發展‘幸福家’,讓‘幸福家’成為別人口中的高處。
如果‘幸福家’發展得好,還擔心員工會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