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年從來不是圣母救世主,她有自己的堅持。但也明白,鄉下人對親情的看重。
阿爸老實憨厚了一輩子,很少有拒絕別人的時候。在老家種田,自己再苦再累,當別人笑著讓他搭把手,他就能頂著烈日幫別人收割一整天。
捐款健新廟,別人笑著說‘不多捐點’?
他就多捐點。
老實,要面子,不會耍滑頭,不會狡辯請客吃飯,不管對方是誰,一定會爭著買單。阿媽常笑話他,在外面吃飯,吃得最少卻搶著買單。別人剛吃到一半,他就會假裝上廁所而偷偷去買單。
一些小心思多、愛占便宜的人就常常打著‘看望’老鄉的旗號找阿爸吃飯,阿爸明知道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但不會拒絕,被人當冤大頭、大水魚。
每次阿媽說他老實被人欺負的時候,阿爸就無奈的笑了笑,保證下次一定會拒絕。但下次,別人找來的時候,阿爸還是會出去,還是會買單。
為了這件事,阿媽不止一次的說過阿爸,但收效甚微。阿爸一輩子都是這樣的性格脾氣,改不了。
陳知年記得有一次,阿媽氣得直接動刀子了。不過,不是對阿爸,而是對騙阿爸消費的人。阿爸和對方合作做工程,拿到工程款后,對方把自己的份額收了起來,然后就天天拉著阿爸吃吃喝喝,還搶著買單。
阿爸回來還高興的和阿媽說,這個朋友值得交。當知道阿爸追問對方要工程款的時候,對方才一臉疑惑的說,那些天,他們吃吃喝喝用的就是阿爸的工程款。
用阿爸的錢去請別人吃喝。
沒有經過阿爸同意,就用阿爸的錢去做人情。
但因為他們的工程沒有合同,不過是口頭上的合作。阿爸即使不愿意,也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當阿媽去不愿意吃下這個啞巴虧。
提著刀去對方家里鬧了一場,把對方家里的東西統統打砸了。還見人就訴苦,把對方的事情宣揚的人盡皆知。
如果是阿爸,最多就是覺得對方不能相交,遠離對方,不來往而已。但阿媽卻不甘心,如此被人欺騙、欺負。
就好像阿媽說的,不找回場子,吃不下睡不著。
其實,在某些方面,陳知年很像阿媽,不愿意吃虧。吃虧了,就要找不回來。即使不能當場找補回來,也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她記仇。
但有一點,她和阿爸是一樣的,不管多小的恩情,她都會銘記在心。
即使現在,陳知年依然記得有一個下雨天,一個陌生人給了她兩元讓她坐車。那天,因為下雨,她在公路邊的一個茅草屋躲雨,同時在的還有一個開摩托車的男人。
大巴遠遠的開來,陳知年鼓起勇氣問旁邊的男人借五毛錢坐車。對方身上最小額的事兩元,然后就給了她兩元。
陳知年問對方的聯系方式,準備過后把錢還給他,或者讓人帶給他。
但他卻擺擺手,讓陳知年趕緊上車,“回家去吧。天快黑了,你一個小女孩在外面不安全。”
很多年過去了,陳知年已經忘記了對方的樣子,但她卻一直記著曾經有人對她表示善意。曾經有人在她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
陳知年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她總能遇到很多心懷善意的人。
可惜,很多人都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她連對方什么樣子?叫什么名字?家住什么地方?一無所知。
感恩只能放在心里,只能把這分善意傳遞給更多的人。
希望有更多的人也像她這樣,在需要的時候遇到更多的好人好事。
“外婆還不知道你開了公司吧?”阿爸問陳知年,“你沒有說?”
陳知年搖搖頭,“暫時還沒有。”不過,也快知道了。既然這件事阿爸知道了,肯定也不能瞞著阿媽太久。
家里的人、村里的人肯定也快知道。
到時候,應該會有不少人找她要工作,找她借錢的人應該也會有不少。
陳知年剛畢業工作,回家過年的時候,就有親戚問她借錢了。
過年的時候,已經出嫁很多年,早已經兒孫滿堂的堂姑姑就問她借錢,說想要借錢建一棟小樓房。
堂姑姑說,還需要一點點。
當時,陳知年就笑了。建一棟小樓房需要好幾萬,而堂姑姑只有一千多的存款,其他的全靠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