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年和陳健商量過后,以保全公司的名義在訓練場附近又買了塊地,準備建一個只為退五兵服務的技工學校。
當然,如果發展好的話,也不是不能面對全社會招生。但在建設之初,主要對象還是退五兵。
建學校。
招聘老師。
雖然是技工學校,但也有基礎的文化課。很多退五兵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語文、數學這兩門基本的課程也要學起來,如果可以的花再加上英語。隨著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商來羊城發展,出門走在街上洋人隨處可見。
多一種語言,可能會多一個機會。
以前,陳知年在林螢光的威逼利誘下練習普通話,學習英語和法語,那時候她還天天喊累,勉為其難的學。
還時不時的要林螢光獎勵她。
現在,沒有林螢光幫她下載學習資料,沒有林螢光督促她,沒有林螢光用好吃的在前面吊著她但,還是要學的。
因為普通話和英語都不需要學習了,陳知年給自己增加了德語,現在她就學習法語和德語兩樣。
每天,周辭白給周小也讀書的時候,陳知年也會拿出自己的4來學習。
是的。
她的3已經換成了4,而且體型更小,內存更多,外形更時尚。但陳知年還是跟喜歡林螢光送她的3,但陳知安舍不得用了,珍藏了起來。
陳知年也建議陳健學習英語,“以后業務發展到國外去,你不會說英語怎么辦?雞同鴨講?”突然,陳知年笑了起來,“其實,我還建議你練習一下粵語,因為你現在也常常和別人雞同鴨講。”
陳知年曾經見過陳健和本地人說粵語,真的是一場大戲。陳健全靠別人的肢體語言來猜話中的內容,而他自己則連手帶腳的比劃表達。
明明來羊城好幾年了,但粵語水平只能算三分,還不如高小幺夫妻。別人高小幺憨憨的,但他的語言天賦不錯。
高小幺跟著老婆擺攤做買賣,粵語說的順溜。因為他們夫妻會粵語,所以很多本地人都愿意幫襯他們生意。
所以說,語言絕對是機會。
陳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沒有語言天分,跟老師學了大半年的粵語還是沒有什么進展后,干脆就不學了。
太折磨人了。
寧愿負重跑八千米也不愿意學粵語,更不要說英語。
“多學一些,總不會有錯的。”陳知年是真的希望這些退五兵能過得好的。所以,技工學校的基礎文化課是必須安排的。
“成績不需要太好,但不能當文盲。”
陳健硬著頭皮,“好。我帶著他們一起學。”陳健的手臂上瞬間就布滿雞皮疙瘩。
陳知年傻眼了,“你在害怕?”
竟然有人害怕學習到如此地步?
陳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否認,“沒有。不是。”
呵呵。
她又不是瞎子。
陳健尷尬的笑了笑。雖然陳健比陳知年要大好幾歲,但他和陳知年相處的時候,完全沒有年齡優勢,相反他會常常忘記陳知年的年齡,把她當成同齡人。
不是她長得成熟,而是她的思想和說話方式讓人覺得穩重有內涵。
和陳知年商量過后,陳健就開始準備技工學校的老師招聘。為了招聘到更多的好老師,陳健提高待遇福利,但應聘的人寥寥無幾。
文化課的老師倒是有不少,但技術課的陳健差點把頭頂抓禿,他根本就不知道去哪里請技術老師。
很多人有技術也是藏著掖著,根本就不愿意教別人。他們總覺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