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皇宮回來,肖徹去了德榮堂見老爺子。
已經入夜,德榮堂庭院里的石座燈被點亮,兩名太監一左一右候在正屋門外,得見廠公來,忙為他打開簾子。
老爺子這會兒正坐在圓桌旁,拿起筷子準備吃晚飯,見到肖徹,示意他坐。
又讓人進來添了副碗筷。
肖徹并未打擾老爺子吃飯的興致,端起小碗默默陪著。
等下人進來收拾了碗筷,老爺子才挪往一旁的小榻上坐著,掀了掀眼皮,問他,“皇上傳你入宮,是為了那小婦人的事兒”
“不全是。”肖徹道“他讓我去找一個人。”
“誰”
“二十四年前,貴妃娘娘誕下的死嬰,他懷疑那孩子沒死。”
“呵”老爺子冷笑一聲,“二十四年了,他也該懷疑了。”
說著淡定地喝了口茶,又看向肖徹,“他讓你查,你就做做樣子去查一查,等時機一到,讓他懷疑到你頭上來,他不懷疑你,你的身份就不會曝光,得不到曝光,將來還怎么名正言順地舉兵討伐逆賊”
肖徹頷首,“孩兒知道了。”
“關于姜氏。”老爺子頓了一頓,“現在鬧得這么大,你最好是想法子盡快平息下去,你母親沒找你談,她不是默認了那個小婦人,只是想著在大業未成之前,由著你任性一次罷了,等將來大業成了,她終究是要離開的。所以,你是趁此機會退婚也好,還是替她擺平所有的事兒繼續完婚也罷,目前,還沒人會干涉你的自由。”
姚氏不回去,姜妙讓小安子去石磨胡同通知了吉平幾人一聲,讓他們務必看護好院子。
這段時日,她就窩在莊子上哪也沒去。
小寶身高竄得快,去年的衣服這會兒已經穿不下,姜妙便選了軟料來,自己裁剪給他做,跟著姜秀蘭學了一段時間的刺繡和裁衣,做小孩子的衣服姜妙還不在話下。
姚氏幫著做鞋子和襪子。
這天姜秀蘭閑著沒事兒,挪到這邊來陪著母女倆一塊做繡活,小安子在一旁給她們匯報外頭的最新消息。
“退婚的事兒雖然引起了轟動,但百姓們罵姜老爺的那股熱勁兒竟然不減反增,圍在姜家大門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姜少爺已經告病好幾日沒去翰林院了,姜家別說大門,角門都沒敢開一下,好不容易出來個買菜的婆子,還被人給罵得縮了回去。”
姜妙呵呵笑著,“結了這么個親家,劉尚書估計悔得腸子都青了。”
提起劉尚書,姜妙眼眸微閃,“小安子,最近這幾天辛苦你好好幫我盯著姜家,一旦發現劉家那頭有人過來,就馬上告訴我。”
小安子納悶地抓抓腦袋,“妙姐姐是想做什么嗎”
姜妙點頭,“這件事總要有個結果的,倘若劉家有人過來,那便是我最好的契機,要來的是劉尚書本人,那就更好了。”
下晌,莊子上來了輛小小的青帷馬車。
馬車里的人正是姜妙即將過門的表嫂鄒纓,她聽說了外頭的事兒,十分擔心姜妙,去跟嬸嬸鄒夫人打聽之后才得知了莊子的準確位置,便馬不停蹄地趕來了。
姜妙院里有個薔薇藤架,如今這時節花開得正好,層層疊疊攢滿花藤。
藤架下設了吊椅,姜妙抱了小寶一塊兒坐在上面搖啊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