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六年,公元一九四年四月二十三,天子旨意到達北平。加征東將軍葉歡為驃騎大將軍,念公孫瓚當年戰功,不再株連,改流一千里。
“微臣葉歡,謝陛下。”大堂之內,大公子一身正裝,禮數無缺。
“師兄,你來的快啊,好,明日便可上任了,歡讓憲和與國讓為你詳述幽州各地之情。”接了旨意,葉歡便親切得對隨同柳遲而來的王邑道。
后者被他保舉為幽州別架,掌一州之事,地位僅在刺史劉湛之下。
“悅之,朝中皆未料你能如此之快拿下幽州,消息傳來,亦頗為驚訝。”王邑笑道,此刻面上帶著倦容,畢竟千里迢迢,他可不是葉歡這般大將。
“這有何驚訝之處,歡以順討逆,大義在手,何人能與為敵”葉歡擺擺手輕松得道,他當然能聽出對方言中之意,怕有些人并不希望如此。
“悅之說的是,定邊軍此舉定可震懾四方。”王邑頷首道。
葉歡笑著點頭走到身邊,輕聲道:“師兄你先好好休息,晚上歡再設宴為你接風洗塵。這一次高句麗和扶余都有人前來,歌舞曲樂極有獨到之處。”
王邑看看四周,拈須一笑:“悅之,我可是來給你看著的,不怕有人非議”
“哈哈哈哈,師兄你只需問自己,歡定然給你安排的妥妥當當。”
除了宗族之間,師門之誼便算漢末最強的紐帶了,王邑借笑言再度表明心跡,葉歡自然聞弦歌而知雅意。今后的幽州別架,才是真正掌權之人。
什么你問幽州刺史,大漢宗親劉湛
當日決定刺史之位前,劉刺史與大公子曾經有一番“深入的交心”。
說白了,劉湛就是另外一個李韜,葉歡對付這些人是別有心得。深談的結果就是,劉使君對葉將軍的崇拜指數上升到了滿值,原來紈绔還能這樣做
“師兄,還有件事,使君的刺史府算在歡頭上,不動官中。”
“悅之放心,邑亦有分寸。”王邑會心一笑。
見這師兄弟二人言談甚歡,柳遲走了過來,施禮道:“君候,奴婢還有些事,要和君候當面一談。”
葉歡點點頭:“那師兄你去好好歇息,晚上歡來喊你。”
“好。”王邑干脆的答應一聲,對柳遲點點頭便去了。在他心中,對方不避自己已然是天子的信任,而有些話,不知道反而更好。
“柳黃門,書房一敘。”葉歡將王邑送到門前,回身相請。
進了書房,楚南過來倒上茶水便告退而出,李云則待人加強戒備。跟了將軍那么多年,什么事該怎么做,早就不用葉歡吩咐。
“將軍,陛下和黃總管都有問,將軍何時率軍回晉陽”
“哦黃總管沒有催著我回去”葉歡笑著問道。
“總管說了,晉陽之事,將軍必有耳聞,亦會有應對之道”
“還有呢肯定不止這些,柳黃門,你在歡面前,不必這般拘束。”見柳遲微微一頓,葉歡搖頭道,以他對黃遲的了解,一定會有所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