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社會,人口為王,這是不爭的事實。
大漢極盛之時的五千萬人口,當時全球,誰與爭鋒
今生葉歡并沒有做過詳細的統計,但他的耳目遍及大漢十三州,按照大公子私下的估計,此時應該還能在三千萬左右,兗、冀、徐、荊要占大頭。
人口的保留會大大增加各路諸侯的實力,同時增加了他一統天下的難度。
可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葉歡寧愿如此,哪怕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和簡雍相談,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簡憲和的幽默感是天生的。
“將軍,這幾年口口相傳,并州治政之要,民生之安,已然深入人心。我方各項行政制定,世家百姓,莫不從之,此皆將軍之德也。”
簡雍言出由衷,事前雖然已經有所預估,可葉歡在幽州百姓心中的地位,還是令他嘆服。各地執行行政方案,極為到位,相應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壓力。
比如兩年增稅之法,原本在他和田豫的估算中,是要費上不少唇舌與地方解釋的。可事實是,此令一經頒布,立刻就得到了從上到下的擁護。
百姓們也許聽不懂那些復雜的條文,但他們信任葉郎,葉郎從不會虧待百姓。
世家也是一般,在各級府衙的改革之中,他們也收獲了極大的利益。
不光如此,還能贏得一個“仁義”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憲和你太過了,治政之法,幾位先生居功至偉,歡不過空言罷了。”葉歡沒有得意洋洋,假如沒有二張以及那些得力的官員,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貫徹。
簡雍當即搖頭:“若無將軍提綱挈領,哪兒來如今并州之富。”
葉歡擺擺手,笑道:“憲和,不言這些,我只想問,幽州何時能趕上并州。”
“將軍,以雍淺見,按如今速度,三年足矣。”簡雍正色道。
葉歡欣然一笑,伸出五指搖了搖:“憲和,我給你五年,王大人出任別架,你便是幽州治中之位,待此次歡回到晉陽,立刻會在天子面前保舉。”
“將軍”簡雍面露感激之色,錯非葉歡,誰能讓他如此平步青云
“雍還是年少德薄,私度之,張昭大人兼之乃最佳之人,必能令政通人和。”
“憲和勿要如此,子布先生歡另有重任,憲和亦不需有任何顧慮,放手為之。治政之事,最講因地制宜,不能因并州而故步自封,當精益求精。”
葉歡正色言道,他原本就看好簡雍的治政才能。在玉佩哥升級之后,又多出了一個成長值的數據,后者的政治封頂接近九十八,相當恐怖。
“將軍”簡雍顫聲而起,屈膝言道:“雍惟有全力以赴,以報將軍。”
葉歡伸手相扶,搖頭笑道:“數年之內,憲和治政有法,比什么都強。”
“蒙將軍信重,日后還要多多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