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奉孝,不謀而合乃是大局,細節之處,則還需慢慢推敲。此事若能因勢利導,未必對我軍無利,但若被人利用,亦可有大害。”
“主公之言是也,好在圖昌提前得到消息,我們總有時間準備。”
白馬營駐地大帳之中,葉歡與二位軍師商議直到晚間,十二隊士卒在帳外足足站了四個時辰。但觀其軍姿,盡皆如鐵,嚴趙二將出帳時,亦是如常。
大漢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五月二十四,并州連降暴雨,大河水位急漲。安奴附近大壩告急,張昭急調兩萬精壯民夫前往,上郡郡守董保親到前沿。
消息傳到晉陽,驃騎將軍葉歡聞之,亦是親自前往。眾臣相勸,如此天災,不可冒險,驃騎將軍曰,大河絕口,赤地千里,與萬民何
言罷率領剛到晉陽不久的于禁太原營快馬而去,天子帶著眾臣親上晉陽城頭相送。百姓們更是夾道十里,大公子早歸之聲響成一片,綿延數里。
率軍出了晉陽,葉歡與太原營一路狂奔。此時,并州多年的基礎建設展現出了效果,寬敞的大道即使在大雨之時,也并未太過影響行軍的速度。
進入上郡,雨水尤其多了,葉歡自穿越以來,除了討賊荊襄就沒去過南方。說實話很少在北地見到如此雨水,倘若沒有安奴大壩告急,卻是既有利與蓄水。
安奴,地處上郡南方,說安奴很少人知道,但后世名字卻是如雷貫耳
延安
大河在安奴以南奔騰而過,漢末著名的壺口瀑布已經形成了。借助當地的地形特質,民夫隊前后歷時三年,在此修建水利工程,名為“齊修壩”。
齊修二字算是巧合,那是上郡當地的一個老薔夫,卻有水利之能。在葉歡的引導下他畫出了大壩的圖紙,修成之后,可灌溉附近的近萬畝田地。
但也就是在大壩筑成的第三日,總指揮齊修撒手人寰,據說當日他是含笑而逝。后葉歡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堤壩,亦隱隱暗合眾人齊修之意。
五月二十九,葉歡率軍以急行軍的速度到達安奴。未做任何休整,便直奔齊修壩最危險之處,上郡郡守董保帶著數萬百姓,已經在此處奮戰六個日夜。
看見憔悴的已經脫形的董郡守,勞累不堪的百姓,葉歡與十二隊太原營也立刻加入了加固堤壩的工作。從那時開始,人們天天都能在壩上看見驃騎將軍。
又是五個日夜,軍民齊心奮戰之下,齊修壩在大河奔騰面前,始終穩立如山。到了第六天,雨水終于漸漸小了,大河上游得流水也漸趨和緩。
就在葉歡和董保率領并州軍民,大戰水災與安奴之時
大漢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五月二十七,袁術自立為帝,國號為仲,定都壽春。城中建起皇宮,一應參照東都樣式,同時傳令,大赦天下。
六月初六,袁術自立的消息傳到晉陽,一時間朝野震驚。天子和群臣都難以相信,身為大漢名門,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居然會成為大漢叛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