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此言乃真知灼見,子敬前往山越之前,亦曾與策提起。不說袁公路,策在戰前也未想到,連續經歷幽州司隸兩戰之后,定邊軍還能這般大舉興兵。”
周瑜點點頭,手指點上案幾:“兄長,不單單是兩場大戰,還有幽州之處,兄長有沒有想過,叔父討伐公孫瓚之戰,才是關鍵所在。”
“哦?公瑾且細細言來。”孫策眉頭一聳,想了想問道。
周瑜起身拿了幾個茶杯放在案上,點指道:“當日三路出兵,進軍極快,其目的便在逼公孫伯圭與定邊軍決戰,一旦打成騎軍對決,戰力優勢就可發揮。”
“倘若逐城攻擊,曠日持久,對軍力民力都會消耗極大。當真如此,之后的司隸,定邊軍便無法應付裕如,況論之后的豫州。”
“但定邊軍能如此,騎軍戰力,攻堅之能以及民心所向缺一不可!尤其是后勤之事,瑜與信弟言談之中,幽州戰時,何滿倉的新七軍只晚了張海龍六曲兩日。”
小霸王聽到這里,雙眉揚起不住頷首,面有驚訝之色。周瑜的話看似簡單,可要在實戰之中做到極難,鐵騎營有多快他心中深知,民夫隊居然能
跟得上去。
“公孫瓚心中也清楚,守他是守不住的,但出奇制勝的決戰,還有勝機!于是幽州之戰,一開始公孫白馬就落在下風,當然他亦是無奈……”周瑜繼續言道。
“回頭再看定邊軍的三路出兵,狂飆突進,絕非一時興起。而是賈文和郭奉孝等人之謀,眼光精準,敵之長短看得一清二楚。”
“公瑾,我懂了,厚積才能薄發,沒有并州的民生之富作為基礎,這樣的仗打不出來。袁術失算了,他以為師父要休養一段才能收拾他,卻不料大軍說動就動。”
“對,便是此理。”周瑜重重頷首:“因此根基之固,乃為基本,兄長欲成大業,還需在江東六郡之上,痛下功夫,增產增口等策,刻不容緩。”
“報……將軍,前方訊報。”此時門外響起士卒的聲音。
“進來說。”孫策出言,將半邊衣衫拉了上去。
士卒進門施禮便道:“將軍,探馬打探,三日之前,揚州刺史劉繇率麾下大軍兩萬,前往汝南,州治之處,如今已是空城,并無兵馬駐守。”
“好,再探,有消息迅速回報。”孫策面上喜色一閃而過,揮手讓士卒退下。
“公瑾,劉繇往汝南,師父又算幫了策一個大忙,他一去,整個揚州當入我手。日后正名,便可名正言順。”
周瑜亦是欣然,之前在徐州,葉歡并未提及此事,但能行事如此,不會有別人。
“兄長,盡快整合官員,招賢納士,江東之地,刻不容緩。”
“好,就依公瑾之言,七日之后,策便在廬江匯集眾人,細商將來。”孫策興奮的一揮手,可能是牽動了傷口所在,不由皺眉。
“兄長且安心養傷,瑜會安排,此次之后,我亦要往柴桑,精煉士卒。叔父此次回京,當真是要蓄養軍力,而我軍也不宜有太大動作,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