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安定以北六十里,清城。
光和年間,此地還有數萬百姓,黃巾亂起之后,十室九空,城鎮荒蕪。
之后十余年,戰亂不斷,無人居住,破敗不堪。
待得典韋進軍司隸,葉歡以何滿倉的新九軍加上并州民夫團各處打造軍事要塞。那些原本荒蕪的城鎮,成了定邊軍新的駐地,周邊土地亦經開墾,重復田畝。
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乃是定邊軍慣例。往往越能打仗的不部隊,越不乏務農能手。趙云的飛云騎進駐后,飛云士卒卻不需打理農田,有著與之對應的民夫隊。
戰略要塞自然有戰略要塞的職責,葉歡在此處是拎得清的。且與別處諸侯不同,針對為主力部隊耕種田地的民夫,州府有著專門的政策。
“按耕地田畝,年資一年者,歸鄉可多分三成土地,二年六成,三年倍之。若有不愿換田畝者,可抵以瓦房、耕牛、或是桑田,以三年為最多,便可歸鄉。”
“三年歸鄉者,享有等同軍中退伍之權,各地城門,鄉亭,賦稅徭役皆有減免。”
爭霸天下,從來不是單純的戰陣權謀,這些細致的規定,有力的執行,就是定邊軍基本雄
厚所在。九成的民夫都會選擇干滿三年,等同軍中退伍,這筆賬不難算。
而倘若軍隊作戰不利,丟失田畝,則與民夫無責,年資照樣計算。
并州幽州二地,似這般鼓勵農耕,發展生產的政策有許多。最基層的薔夫和亭長都必須耳熟能詳,一旦亭中或是鄉中有人不知,首先追究的就是他們的責任。
三軍之帥要會過日子,典韋將軍的這句話,自然是學自將軍。
要讓葉歡給你算賬,他會告訴你。十年之前,一個精壯勞力,可以耕種良田三畝,但現在,是七畝三分六,翻了一倍不止,這就意味著更多的勞力可以用于別處。
隨著農具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水利工程的布局完成,在葉歡和張昭的計算中。到今年年底,數字還將提升至八畝六分,甚至更多。
算上畝產的增長,同樣的精壯勞力,同樣的勞動強度,收入卻是原來的四倍!還不止如此,桑田,稻米甚至水果,多樣化的構成可以讓百姓們擁有更多。
百姓富裕了,上交的稅賦和徭役就更多,并州之富正是源于此間。
秋收在即,要塞旁的農田中更為忙碌了,對農夫而言
,一年中最歡喜的時刻就要來臨。
至于飛云騎?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操練、操練、演習、演習,周而復始。統領趙云的屋中和作戰室,都掛著一張進度表,飛云的戰力需要不斷的恢復與提高。
案前,子龍正在仔細的看著各曲報上的訓練指標,時不時做些筆畫。常規訓練,現在由一軍校尉方悅及二軍校尉郝嘉琪分別領之,前者亦是飛云騎副統領。
說起方悅,早在葉歡入邊軍之時,他便是并州鎮軍郎將之責,后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效力。董卓之亂后,丁原戰死,方悅解甲歸田,葉歡則登門請其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