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苦笑搖頭,輕道:“月英,背后議論旁人,可不是君子之為。”
“嘻嘻,我是小女子,不是君子。”女孩兒狡黠的笑笑,毫不在意。
原來年輕儒生正是諸葛孔明,女孩兒便是黃月英,去年,龐德公已經為他們完婚。時逢南山大試,諸葛亮亦有心一觀天下第一學院的風采,便辭別師父
,攜妻而來。
化名孔亮,則是他有意為之,比起龐統,諸葛亮的性情要淡泊許多,可少年才高,心頭又怎會沒有傲氣?南山大試,四地英才齊會晉陽,他是有心要奪下頭名的。
身為同門師兄弟,徐庶與龐統也皆有書信與他。事關戰局,二人不會說,卻對葉歡及賈詡郭嘉等人以及定邊軍眾將推崇有加,尤其是并州與幽州的民生。
二人受到重用,尤其是龐統還那般年輕,諸葛亮心里為師兄弟高興,但亦存了比較之心。是以他也未曾和徐庶及龐統提過此事,要憑借自己的胸中所學,一鳴驚人。
一路行來,從荊州到宛城,再到司隸,渡過黃河進入并州。所見所聞皆驗證了龐統與徐庶的說話,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起荊州魚米之鄉,司隸與并州百姓,更多了份安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諸葛亮越來越覺得自己這趟遠行是正確的。且到了大漢暫都晉陽,心中又多了許多期待,鄉里尚且如此,那么,這個萬人傳頌的大漢夢幻之都呢?
“兄臺,到你了。”一聲呼喚,將諸葛亮拉回現實,微笑回應走了過去。
“原來是江夏叔明兄,在下上郡王琦。”看了對方的名帖,后者抱拳道。
“王兄好,有勞了。”諸葛亮還禮。
看了眼對方的行裝,王琦溫言道:“晉陽城每逢大試之時,除了專用的驛館與客店之外,其余所在,亦對學子開放,只收取最低價格,到時有這塊鐵盤便可。”
說話的同時,王琦在案下取了塊鐵牌遞給諸葛亮:“叔明兄,琦無他意。”
“王兄言重,亮該多謝,請兄繼而言之。”后者一笑接過,鐵牌正面有南山二字,筆法蒼勁有力,反面則是一個數字,他的是壹仟零貳拾六,亦是龍飛鳳舞。
“
好字好字。”孔明細細看了,不由贊道。
“此乃葉公親筆,亦為南山大試憑證,還需妥善保管,萬勿遺失。”王琦正色道。
“前輩之書,果然不凡。”諸葛亮點點頭,將鐵牌鄭重的交給黃月英。
“這是六鍛鋼?手法精湛,工藝細致,當真是上品。”后者見了,不由小聲嘆道。
王琦聽了,微微頷首,目光看向諸葛亮:“這位夫人,見識不凡,的確是六鍛鋼,出自晉陽器物閣,一共造了一千八百塊,今年又加了一千。”
“哦,這是拙荊,頗喜手工之道。”諸葛亮一笑,黃月英聽見器物閣之名,秀眉微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