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武院,半山閣。
顧名思義,蓋在半山之處,林木茂密,空氣清新。
有樓平地而起,高六丈,分四層。
一到三層都是書館,收藏各種兵家奠基,實戰案例。計有兵書戰策六百七十六卷,實戰記載六千七百八十七卷。
若論藏書之豐,僅次于南山書院的萬書閣,尤在不斷增加之中。
頂層收藏大漢各處的地圖,包括西域與商路,與之配套的是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以及天文水利,平日里戒備森嚴。
沒有專門打造的令牌,敢于擅闖者,一律是殺無赦。
因此每逢大戰之前,各軍大將都會親身來此,查閱詳情。軍中的地圖詳細及各類沙盤,最終的母板,亦全在半山閣之中。
正書房內,龐統坐在案前,案上美酒飄香,果盤零食具備,稍稍抬頭,空中掛著八塊巨大的羊皮地圖,約有一丈見方。
雙目不離手中的書卷,龐統時不時的抬頭看向地圖,將冊上記載的詳細,與實際地形對應,如此便能有更加直觀的感覺。
右手拿起一塊肉脯送入口中,端起夜光杯小酌美酒,氣味芳馥。
“換清河。”咂咂嘴,龐統輕聲道。
一陣繩索拉動之后,四卷地圖收起,接著展開四卷。器物閣的器械之術,被完美的運用在半山閣中,尚有種種巧妙之處。
左手輕撥地上的搖桿,連人帶著案幾轉動四十五度,眼前出現的,又是另外一處地形。不但有山川地貌,更有軍隊和人口分布。
待在正書房的一日,對鳳雛而言是莫大的享受,所有的資訊信手拈來,倘若你看的累了,還有專門的參謀讀給你聽。
“清河之處,地形平坦,利于騎軍奔襲。不過較之幽州,土壤稍軟,尤其是夏季,對我軍輕騎作戰最為有利
……”
“前番進逼冀州,三曲洪彪將軍率軍確認各處地形,眼下是我軍最新完善的資料,此一處,亦是道路最為交錯所在。”
“袁紹為抗我軍,會在道路之上設置陷坑,據微塵打探,洞口直徑有碗口大小,也是專門針對各路騎軍的馬蹄鐵……”
負責解說的參謀不但專業,聲音更是悅耳,有點播音腔的架勢。
“按照清河的民力,想陷我軍馬匹,孔洞需要挖的極深。蓋因尋常的竹簽,無法穿透馬蹄鐵,倘用精鐵,他們負擔不起。”
“只是在關鍵戰役之時,敵軍未必不會小范圍運用,還需謹慎。”
“換圖。”聽了一陣解說之后,龐統輕輕揮手。
相同的程序再度上演,只是負責解說的參謀換了一人。
冀州各郡,在定邊軍天狼之內,都有對應的參謀組,三人組成。所有的訊息經由微塵匯總,再經后者討論,去蕪存菁。
聽了北三郡的報告,不覺已是一個時辰過去。龐統活動了一下頸項,舒展著身體起身,看了眼案上的鐘刻,步出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