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之時,山地飛龍作為一支特種部隊潛入敵后,敵軍很難相信這樣一群人,能在無后勤補給的情況下,在重兵之中生存。
察覺到他們的存在,已經殊為不易,但想抓到他們?之前的一場追逐戰,很能說明問題,小隊的戰斗,山地飛龍優勢巨大。
這種優勢能否被敵軍在短時間內彌補?葉歡給出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山地飛龍的建立,不單單是一支軍隊的誕生。
兵員,定邊軍有著最為強悍的基礎,全軍精銳
,任由挑選。
理念,有南山武院的存在,十余年的積累,遠遠領先時代。
訓練,多種針對性的方法,科學練兵,加上實戰演練。以及葉歡麾下的一大幫奇人異士,山地飛龍的戰力是全天候多樣的。
第一和第三項,袁紹和曹操可能還有辦法彌補,可第二項,沒有時間的積累,是絕對不可能的,第四則是器械。
夏杰一行在趕路之中,每隔十里,向導官都會稍歇,看著手中的圓盤狀器物,來給行軍定位,堪輿用的羅盤,被縮到了最小。
可以放在掌心,類似于后世的指南針,參照了羅盤,功能更加齊全。早在當年探礦之時,葉歡就找到了一處天然磁鐵礦。
萬國大會之時,琉璃器的引入,為指南針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隊長,由此向前直行五十里,我們便可入山,那里會有同袍接應,消息傳遞之后,他們送給張郃將軍。”向導官很快言道。
有了指南針,并非單獨使用,而是與地圖配合在一起,山地飛龍在戰前得到的地圖是最驚喜的,他只要將指南針置于其上。
指南針、分水匕首,磷光燈,蠶絲服,鹿皮靴。器物閣工匠幾乎將所有的細節都做到了極致,裝備上,絕對領先對手十年。
還有一處,亦是不可彌補,就是定邊軍的飲食,健康的飲食搭配,無形當中就增加了部隊的作戰能力,尤其是特種部隊。
種種條件綜合一處,才有了能在暗夜之內,行軍不止的山地飛龍。
他們的行進并不是特別快速,卻極為穩定,每個人的動作直到此時還是整齊一致。夜間的道路上,幾乎看不清蹤影。
“隊長,前面有敵軍哨位。”黑夜之中,遠處的火光是極為明顯的,身為狙擊手,唐家第
一個發現了遠處微弱的火光,低聲喊道。
“靠前一點,看看他們有多少人,我們是否要繞路。”夏杰毫不猶豫的答道,隨即上前,接過了唐建遞來的裝備。
二人的動作,配合的極為默契,也不知實施過多少次。
東西交給隊長,唐建已經手持千里鏡開始上前了,剩下的四人隨在他的身后,形成了一個扇形,認真警戒四周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