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是不怕往人多的地方擠的,越擠越好,越擠越安全。他們手中除了戰刀之外,還有匕首,擠到人群中,就亂捅唄。
城頭最初的那陣混戰,高順曾說過,和打群架有其曲同工之妙。你們平時是怎么打群架的,就可以從中借鑒,加以利用。
當時高將軍的語氣頗為輕松,也引來了一陣沉悶笑聲。的確,打群架在定邊軍是家常便飯,最大的規模,可
以達到營一級。
都是驕兵悍將,脾氣能多好,矛盾經常有,那就打唄。
當年將軍和典韋將軍都打過,只是現在看起來,拋開武勇不論,他們的水平差了些。如今定邊軍的群架,是很有看點的。
啥三十六計,啥兵法都能活用其中,只有一個原則,不動兵刃。
兩邊打群架,一起受罰,打贏的挨的重,但那些趾高氣昂的,都是打贏的。挨軍棍不要緊,鞭子也行,打輸了下場才凄慘。
之所以說一開始要“游”,那是因為剛上城樓,你的兵力一定出于弱勢,游會變得無比重要,但隨著人數增多,空間增加呢?
圓陣就是最好的辦法,或三人,或四人,最多不超過五人。組合則全是隨機的,老兵們自有辦法找到最佳的落點。
假如你把城頭上的士卒,比作樹林,也成立。六羊山之戰,陷陣二軍面對青州營,在水源之處,林中的戰斗就是表率。
樂進和李典要是看見眼前一幕,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們超強的林間作戰能力,是這么來的?回去我們也鼓勵打群架!
人數增多,獲取最大的空間,卻不急于殺敵,而是留出位置。這是城頭戰的第三步,士卒們如此,是為后續的同袍做準備。
當他們不受攻擊攀爬上來的時候,手中的武器已經不是短刀了,一名陷陣士卒,極為輕松的用手中厚背長刀,砍斷了敵軍兵刃。
連兵刃帶人,砍為兩截,刃尖的鋒利,令人望而生畏。
盾牌?沒用啊,一樣一刀下去,剁成兩半。當手持長刀的士卒形成陣勢,就是對城頭敵軍發動總攻的時候,將他們趕下城去。
邱澤就是在城頭戰進行到第三階段時,攀爬上來的,他沒有參與戰斗,甚至都沒有看敵軍士卒一眼,就領軍到了垛口。
一人一個,然后取出隨身配備的手弩,開始向下射擊。逐步壓縮敵軍,甕城很快被突破,順著城墻,一軍殺到了主城。
弩箭比起弓箭,近戰之中優點明顯,陷陣手中的弩機,和六羊山使用的一樣,可以裝填十二發箭矢,殺傷射程四十步。
四十步,在短兵相接之中,已經很可怕了。想象一下,當敵軍的后援沖來之時,陷陣一軍迎接他們的是亂弩齊發。
只要射倒了最前方的一排敵軍,后續砍刀兵的跟進會無比快捷。視覺效果是,敵軍的后背剛剛著地,一軍的后援就殺到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