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歡同意臧空的說法,但戰功還是給了九曲,因為他們的確出彩。且在張海龍到來之前,就是臧空在獨撐大局,居功至偉。
徐州之戰的六九二曲,包括張飛的飛燕,在葉歡眼中,已經具備華夏最強騎軍的牽潛質了。他的比較對象,是不同時空的強軍。
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徹底打廢匈奴的霍去病,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騎軍。現在還得加上自己的定邊軍,定邊騎軍!
身在漢末,葉歡沒有親眼見過成吉思汗麾下的鐵騎,以及李世民的麾下,他唯一能夠佐證的,就是之前霍去病的麾下。
現存的典籍資料,還有不少。二十歲就受封驃騎大將軍的霍去病,是個毫無疑問的騎軍天才,少年天才,從來不講道理。
面對強大的匈奴騎軍,霍將軍麾下的漢軍不但戰力堅強,也創造了許多前人未有的騎軍戰法,戰術,是一個集大成者。
除了英年早逝,霍去病身上,之與戰陣,你挑不出半點瑕疵。優秀到了什么程度,優秀到了葉大公子也不
得不說。
“他和我差不多厲害!拋開穿越的因素,他還要強一點!”
那么,在那些前朝典籍之中,霍去病麾下的騎軍,厲害到了什么程度?看看眼前的六曲,你就知道,包括高覽等人也察覺到了。
當騎軍猶如鐵流,沖入步軍陣中之時,摧枯拉朽的突擊,是難以避免的。盾陣一旦被擊破,后續的步卒,很難與之相抗。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后撤,拉開空間,同時有強力一部糾纏敵軍,爭取時間內。濮陽營、冀州營,渤海營也都是這么做的。
站在張海龍的視角,敵軍的反應,也算的上快了。但僅僅如此,根本擋不住六曲接下來的突襲,果不其然,還是摧枯拉朽。
留下糾纏,拼命阻擊的步卒,會有專門的士卒對付,比一比誰更強硬?他還能為后續的同袍,拉出恰到好處的空間。
空間也許不大,只是一個突破,或是一個閃躲,留下數丈,甚至一丈的距離。可后續同袍就能借有限的空間加速,繼續沖殺。
站在高處看下去,給人的感覺就是步軍的一切回應,都在敵軍的預料之內,也許從沖鋒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足了準備。
不可想象?發生在六曲身上的事情,沒有什么不可想象。以高覽、淳于瓊,曹仁久經戰陣的眼力,終究還是看出了端倪。
絕不是提前準備,而是完美的隨機應變。在己方變陣的那一刻,敵軍的應對快如閃電,還是最為正確的那一種。
也不是張海龍的指揮,那樣雜亂的戰陣條件下,想要靠軍令整合全軍不是不行,卻絕沒有眼下這般速度。
那是他們的士卒,每一個士卒,都知道在如此戰局之下,如何應對才更加精準!且沖擊之間,對同袍的位置,亦有所把握。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