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之中,有三大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定邊軍的士氣從來不是問題,最近幾日,星官推測,多為晴天。那么,對郝昭而言,剩下的要素,只是一個了,地利!
根據地形,運用不同的兵種,不同的戰術,為將者必備。兵種、戰術,定邊軍也要勝過其余諸侯麾下,約莫是二比一。
醫療營、工兵營、專門的輜重營,都是葉歡所創,與戰術息息相關。山地戰,最為重要的是什么?與水戰差不多,弓弩為先。
精確一點,應該是遠程為先。穿云弓,秋月弩,兩大利器的存在,讓郝昭的選擇余地更大,他幾乎不會考慮,陷陣會被遠程壓制。
近兩年來,在弓弩精進到一定程度之后,輔以山地飛龍的出現,器物閣的視角,很大程度,在向就地取材而轉移。
即使以定邊軍后勤的專業,弓兵攜帶的箭矢,始終是有限的。身為陷陣士卒,沒有弓箭,他們也是強力步卒,可有了箭矢……
箭矢有限,野外卻可以就地取材,比如說削尖了的樹枝!用匕首加以雕琢,讓其更符合射擊原理,都是弓兵必備的知識。
有了這個前提,郝昭首先要選擇視角最好的高地,利于弓手發揮,其次,便是樹木茂盛,便與就地取材,延長弓兵的遠程戰力。
一般情況下,地利是主將首先要考慮的,但在定邊軍,卻又多出了一項,因為他們有專業的工兵營,可以進行土工作業
。
冷兵器時代,戰壕的意義也許不大,但在配合強大的遠程優勢之時,戰壕的意義就被放大了,工兵營,則是其中佼佼者。
就算天然的高地,也可以針對同袍的射擊習慣,進行改造。讓他們的視角更為開闊,觀察射擊諸元,更加便利,全是細節。
戰前,將所有的細節做到極致,是每一位戰將追求的境界。你在戰前的每一份努力,每一份細致,都可以體現在戰場之上。
陷陣悍將,一軍兩任統領,胡風邱澤,皆是其中高手。他們眼中的第三任一軍統領郝昭,又豈會例外?傳承是毫無藏私的。
登高望遠,加上手中的千里鏡,郝昭的每一條軍令,都會得到工兵營的徹底執行。與此同時,其余士卒,則是全力休整。
親衛營以攜帶軍械為主,這般突進作戰,干糧和清水的攜帶量,一般都是三日。在郝昭身后,還有千余輜重營士卒。
晚一個時辰出發,有著同袍的指引,他們的速度,亦是飛快。在親衛營到達凝萃山的兩個時辰之后,輜重營已經到了。
他們到達的同時,工兵營的儲物之處,同時修建完畢。輜重營完成輸送任務,會在第一時間回轉,在他們身后,還有后續。
物資,是強軍維持戰力的重要因素,高順之所以是定邊軍人人稱道的名將,也源于他在后勤補充方面的,種種設計。
郝昭早了一天帶兩個時辰到達目的地,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敵軍果然如同預計,三天才能到達的話,他能完成兩輪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