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加成,往往可以令他們,如虎添翼!但前提是,士卒夠強,荊州軍明顯不符合這個標準。
青州營前鋒對襄陽發動攻擊,李典全力阻擋葉信突擊之時,恰是郝昭的陷陣軍親衛營,剛剛到達凝萃山的那一刻。
最新的軍情,并未傳來,郝昭的防守,一切得靠自己的判斷。
防守,野戰的防守,最重要的是什么?之前的兵法中,只是寬泛的討論,直到南山武院出現,工兵的出現,才有了論證。
陣地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軍事理論之中。完好的防守陣地,對步卒的防御,有著極大的加成,魏郡南一戰,顯露無疑。
龍驤軍臨時構筑的環形陣地,將遠程力量發揮到了極致。以至于文丑率領的優勢騎軍,卻無法再野戰之中,發揮沖擊的優勢。
溝壑交錯,陷阱遍地,工兵營一天時間之內,構筑好了野戰工事。魏郡之戰后,張郃專門總結了工兵營的經驗,為其記功一等。
好的作戰經驗,在定邊軍中,永遠能得到推廣。郝昭領軍到達凝萃山的一刻,工兵營的土工作業,就已經開始了。
三千親衛營士卒待命休息之時,是隨時準備協助的。不過,在工兵營營首眼中,凝萃山的地形,結合時間,工兵營夠用了。
三處山峰,隱隱間就與環形陣地的設置相合,工兵營需要經過精細的計算,讓三處的遠程力量,在道路上形成一個交匯點。
軍情傳來,郝昭也
在第一時間,否決了工兵營首領的想法。他下令,所有的士卒,分作兩班,每班四個時辰,構筑陣地。
兗州之戰時,邱澤領軍,面對曹軍的優勢兵力,且戰且退,工兵營在其中,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到了漢中,則更進一步。
越是復雜的地形,尤其是山地,工兵營能發揮的作用更大。陣地構筑的巧妙,在之后的戰斗之中,可以直接看做兵力的增加。
敵軍至少還有兩日,保守估計,也有一日半,才能抵達凝萃山。一日半的時間,工兵營加上全體士卒,聯手可以做很多。
郝昭自己以身作則,加入了刨土的行列,士卒豈能不紛紛隨之?環形陣地,溝壑設置,陷阱挖掘,荒蕪的凝萃山,熱火朝天。
山下的道路之上,除了陷坑之外,工兵營還進行了種種標注。射擊諸元的概念,是葉歡最早引入軍中的,如今士卒們耳熟能詳。
借助參照物,增加射擊的準確度,早就葉歡提出射擊諸元概念之前,華夏早就運用于實戰之中,秦弩就有與之相關的戰術。
尤其是床弩和踏弩,戰斗之前,是有偵查士卒進行規劃的。葉歡并不是發明者,但在不斷的實踐中,卻是理論的集大成者。
聯系實戰,經驗積累,主力軍的弓兵隊,完全可以掌握射擊諸元的設置,考慮到敵軍的學習能力,凝萃山一處,更加隱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鐵鍬、鐵仟,各種用
于土工作業的工具,工兵營盡皆齊備。陷陣軍的裝備標配之中,亦有鋼鏟的存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