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餌的,他只是覺得,伏兵埋伏的如此巧妙。樊稠明顯有試探之意,為何還要發動了?
慈不掌兵,兵家第一要素,局部的犧牲和最大的利益,孰輕孰重?作為戰將,文聘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哪怕誘餌是自己。
人的想法,是最快的,你一轉念之間想到的東西,寫出來,恐怕會有洋洋灑灑的數萬字!其中玄奧之處,難以解釋。
同樣聽見那陣尖利的呼嘯,在文聘耳中和樊稠耳中,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心中一動,后者則是心中一緊,來了!
“嗖嗖嗖嗖嗖嗖……”響箭的呼嘯之后,接下來就是一陣弓弦響動之聲!兩側的山林中,一蓬蓬箭矢,灑向西涼鐵騎。
接著,就是一陣人喊馬嘶之聲,三十丈的距離,西涼鐵騎再如何精銳,提前有所準備,也是防不住的,最多移動一下身軀。
不要小看這一下移動,老兵們往往就是利用最后的位移,來保住自己的性命。能活到此刻的西涼鐵騎,都是身經百戰。
他們也的確做到了,即使中箭,也能將要害避過。接下來要做的,還是全力向前沖刺,唯有如此,才能沖出伏擊圈。
反應很快,選擇也是正確的,但他們的反應,卻快不過陷陣軍弓手的箭矢。第一輪攻擊,和第二輪攻擊之間,沒有間隔。
遠處的樊稠和麾下西涼鐵騎士卒,都有同樣的神情,瞇起了雙眼!
連珠箭,原本多出現在騎軍的騎
射之中,但隨著定邊軍的出現,步卒的射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且間隔時間越來越短。
“是陷陣!”樊稠心念電閃,敵軍出手的一刻,實力顯露無疑。
連珠箭幾乎沒有間隔,是其一,問題在于他們的第二箭,是有所預判的,預判到了西涼鐵騎下一步的行動,角度偏移。
前沖的西涼鐵騎士卒,有很多中箭而倒,瞬發兩箭,居然還有角度位移,只要你是弓手,就知道其中有多少的難度。
如果這還不夠證明,那些伏擊的射手來自陷陣的話,那么,第三箭接踵而至。看箭矢所取的方向,顯然是前兩箭的延續。
這般射術,樊稠在漢中是見過的,虎衛軍,飛虎軍,飛熊軍皆有施展,但比之今日凝萃山的伏兵,卻總有相差一線的感覺。
來自何處?樊稠將軍會告訴你,是控制!出手的時間,出手的數量,箭矢的速度,方向的預判,一切都是經過控制的。
想像之中的箭矢,會比實際看到的,少得多,但威力卻絲毫不差。幾乎每一支箭矢,都被利用到了極致,要知道這是實戰!
實戰之中,面對速度飛快的騎軍,還能控制到這般精巧的程度。倘若凝萃山的伏兵,不是陷陣軍,會顛覆樊稠的認知。
樊稠心中有了判斷,對敵軍的伏擊威力,不會太過驚訝。文聘就不一樣了,當箭矢破空之聲響起,他已經在馬上回頭。
接下來,就看見了震撼的一幕,
他比樊稠看的更加清楚。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