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依童氣得晚上都沒睡著,一想到他不顧安危跑去殺敵,卻被人這般污蔑,她就氣惱得慌。
她披衣下了床,忍不住也提筆寫了起來,豫王十七歲就上了戰場,他如今二十七歲,在邊疆幾乎待了八年,這八年他保家衛國,征戰數次,不僅奪回了夏朝的城池,還使得好幾個小國臣服于夏朝,擴大了夏朝的疆土。
她一筆筆將豫王的英雄事跡全寫了下來,最后話鋒一轉,說他在外浴血奮戰時,不過傳來一次戰敗的消息,卻有人妄圖往他身上潑臟水,分明是瞧中了他的兵權。如今豫王生死不明,難道真要任人給他潑臟水古往今來,多少武將為了國泰民安,不顧自身安危,奮勇殺敵后,僥幸在戰爭中撿了一條命,最終卻死在了自己人的陰謀之下當真是可悲又可恨,如果朝中還有這等攪屎棍,以后哪個武將還敢主動請纓,舍生忘死,跑到戰場上去廝殺
梁依童揮揮灑灑足足寫了一頁,心中的悲憤才堪堪止住,她第二日也去了書肆,重金讓掌柜也印了上萬張,直接讓人發給了來來往往的百姓們,百姓們不似某些文臣,為了權力在所不惜,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安危和家人的安危,其中不少人家的孩子都是士兵,見將領和士兵們短兵相接與敵人決一死戰時,還受到這等污蔑,心中自然不忿,一個個都在為豫王和士兵們叫屈。
豫王因位高權重,在朝中名聲一直不太好,不少老臣覺得他是個威脅,若是有心謀反,只怕會天下大亂,一直在試圖挑撥皇上與豫王的關系,想讓皇上將他除掉,若非豫王對皇上有救命之恩,皇上又是個知恩圖報的,只怕早就忌憚他了,說不準就會效仿先祖,狡兔死,走狗烹。
豫王在民間名聲卻不錯,畢竟這些年邊疆一直不太平,時不時就有人侵犯我朝,若非有了豫王,大家根本就沒有安定的生活,不僅豫王,旁的幾位戰功赫赫的將軍也備受好評,見豫王因打了一次敗仗就被人詆毀時,百姓們自然不爽。
說書先生甚至在茶館講起了此事,每次講到精彩之處,百姓們都拍案叫絕,那幾個在朝中逼迫皇上懲罰豫王的老
臣,更是被罵了個狗血噴頭,他們上下朝的途中,竟還有正義感爆棚的年輕人和大娘往他們身上丟菜葉和臭雞蛋,短短幾日,他們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見人打,最后連門都不敢出了。
皇上自然也聽說了此事,他頗有些忍俊不禁,得知紙張原文是梁依童寫的,說書先生也是她特意找的后,皇上對她的印象都由柔軟可欺的梔子花,變成了帶刺的薔薇。
這么過了幾日,在臘月二十八時,除了一個固執的老臣,朝中已經再無人敢說豫王的不是了。這位老臣卻又拿京城里流傳的紙張說事,說背后之人分明是在替豫王收買人心,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望圣上警醒。
皇上自然知曉先是有人污蔑豫王,梁依童才行動的,其實就算梁依童不行動,皇上也會做點什么,畢竟在他心中豫王不止是他的親弟弟,更是精忠報國的優秀將領,他立志要做明君,若是連親人都護不了,連忠臣都保不住,他這個皇帝當得還有什么意義
因容城和葉城失守的事,新年來臨,大家都過得沒滋沒味的,年三十時,皇上甚至取消了宮宴,而是舉行了一場祈福,祈禱老天保佑豫王,保佑每一個戰士,希望戰爭能早點結束,士兵們早日回家。
梁依童也抄了好幾本祈福的經文,短短十幾日,她竟又瘦了幾斤,今日畢竟是年三十,需要吃團圓飯,怕她一個人在豫王府呆著只會想東想西,老夫人便讓人將她接到了武興侯府,讓她在武興侯府吃的團圓飯。
想到豫王依然下落不明,這頓團圓飯梁依童都食不下咽,哪怕老夫人等人勸了她無數次豫王不會有事,她一顆心還是無法安寧。
在此之前,她從未料到,她對一個人會在乎到這種程度,在乎到豫王若是不在了,她甚至覺得她也沒了活下去的動力。
梁依童真的很想很想他,她極力克制著才沒有偷偷抹眼淚,吃完團圓飯,老夫人想留她在武興侯府住兩日,她卻拒絕了。
梁依童離開時,陸錦送了送她,見表妹擔心成這樣,她竟不知道該勸她什么,只是緊緊握住了她的手,低聲道“若是實在想他,就將思念寫下來吧,可以多寫幾封信,讓人給他寄過去,說不
準他就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