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神離開通感實驗之后,就先行走到暴風艙。
在這里,馮三石等人在為待會對三胞胎的測驗做準備。
陳神把他和另一個課題的研究負責人叫了出來,確認課題的進度。
“針對機甲的液化神經連接通路我們已經根據要求設計好了,并且已經根據最新的數據計算,在液化神經通路當中,整架機甲的神經壓力可以維持在一百二十個壓力單位之內。”馮三石說道。
“一百二十個單位,那就是拳擊手號的十二倍,效果跟預想之中的差不多。”陳神對他們目前的進度很滿意。
另一個課題的負責人也開口了,他負責的是機甲的操作系統相關課題。
“目前操作系統已經按要求編寫完成了,在昨天進行的電腦模擬運行之中,沒有發現問題。”
兩人都向陳神出示了最近的實驗數據。
陳神也不敢大意,坐下一點一點地跟他們進行確認。
這兩個課題小組可是機甲操作的重要組成。
一旦他們出錯了,整架機甲都動不了,到時問題可就大了。
數據的核對進行了兩天,陳神才和他們對完了所有的實驗數據,確認其中沒有出現異常,同時也再次進行了實驗和計算,得到了跟上一次一樣的結果。
他這才放下心來,把目光放到其他地方去。
現在基地里面的運載平臺已經安裝完畢了。
由航天活動發射平臺改裝而來的運載平臺,現在看起來有點像是一架超級巨大的坦克。
運載平臺高約五米,一半高度隱藏在運載通道里面,它左右寬三十五米,只比基地大門的寬度少了五米。
它全身由各種高強度的鋼材制成,表面能看到的除了鋼鐵還是鋼鐵,它僅僅自身重量就達到了兩千五百噸,移動運載能力最大可以達到兩千噸,靜止承重能力更是在五千噸以上,承載赤紅暴風的起落完全沒有問題。
這個運載平臺的設計完美實現了陳神的要求,從設計改造到制造完成,整個過程速度驚人。
它的結構相對來說并不復雜,主要由剛性承力結構、靜態液壓承重系統和行走系統組成。
平臺的兩側有樓梯直達表面,內部還有一個控制室負責控制平臺移動,預計滿載的狀態下,移動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二十米。
現在赤紅暴風已經組裝好的左腳就固定在運載平臺上面,利用平臺表面特別設計的腳扣,機甲的腳底可以和運載平臺牢牢結合在一起。
在運載平臺上面,已經搭建了許多大型腳手架,許多技術員還在上面對左腳進行后續的施工或者焊接。
而在組裝區里,右腳的組裝工作迅速開展。
在成功組裝左腳之后,技術隊很快吸取了其中的經驗,并且改進了各道工序,用到了右腳的組裝上面,使得右腳的組裝速度大大加快,僅僅二十天,就已經組裝完畢。
接下來就是赤紅暴風的胯部以及腰部,這個部分全部都是大型部件,而且還是整架機甲里面的核心部位,只能采用全機械組裝的方式。
從這一步開始,組裝區里面的龍門吊就沒停過,為了加快組裝速度,李言還調派了幾輛吊裝車進駐,負責較小部件的吊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