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跟我詳細說說你那個全息投影的原理。”老校長招呼著陳神,兩人在路邊休息的石質長椅上坐下,十分感興趣地追問。
他說著還從自己的口袋里面掏出了眼鏡戴上,以便能夠更好地看清陳神。
面對老校長求知若渴的眼神,陳神笑了笑,絲毫不擔心地把技術的原理說了出來。
“其實也只是一個小把戲而已,不算什么劃時代的技術。”
他繼續說道
“目前人們常見的全息投影一般是使用全息膜實現3d影像投影,并且要利用現場燈光將全息膜隱藏起來,才能不被觀眾所發現。”
“而我的全息投影原理則是通過聲鑷原理,也就是通過聲波控制細小物體運動的技術,控制空氣中數以千計的微小顆粒,使其在空中形成需要成像的物體框架,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用特殊的光線照亮這個框架形成完整的立體圖像。”
老校長聽了,心里盤算一下,驚訝地開口說道“這可不是你說的什么小把戲”
先不說怎么用聲鑷控制數量眾多的細小顆粒,并且還要讓它們組成特定的形狀,只說光線在照射到顆粒形成的框架之后,怎么顯示出正確的顏色,這也是一個大工程。
“那你是怎么讓光顯示出正確的顏色的”他急忙把心中的疑惑問出。
陳神笑道“物體對光的吸收是有選擇性的,我們可以通過聲鑷控制的微粒吸收特定的光線,每一種微粒對光線的吸收都不盡相同,這樣就可以通過控制這些微粒從而控制顯示的影像顏色了。”
如果對于顯示影像沒有太鮮艷的顏色要求的話,全息投影儀甚至可以控制空氣中稀少的灰塵來進行投影。
一開始在機甲里面的全息投影,以及棱角的全息投影就是這樣來的,兩者影像顏色較為單一,都沒有太高的需求。
老校長張了張嘴,都不知道要怎么形容這種技術了。
通過聲鑷對微粒實施如此精細的操作,這不僅僅是技術設備上面的問題,還有編程、顆粒材料上面的問題
如果不是他也看過棱角發布會展出的全息影像,如果眼前坐著的人不是陳神,他相信這種技術的概率幾乎為零。
陳神讓老校長緩了緩,隨后又跟這位老人家討論了幾個基礎的技術細節。
雖然老校長對于聲學并沒有多少涉獵,但是對于一些基本的設想還是大致知道的。
詳細深入的溝通很快就徹底打消了他的疑慮。
沒多久,兩人就已經談起了合作的事情。
“你現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根本沒有必要再跟我們合作了。”老校長聽完陳神的講述之后,已經明白這是一種成熟的技術,根本不需要他們學校再摻和一腳。
這種合作更像是去蹭成果刷成績,他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
陳神搖頭道“您的想法太過理想了,如果這個技術已經完全成熟的話,那我早就把這個技術放出來了。”
他苦笑著說道“這個技術現在還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目前的機器只能通過聲鑷控制一千個微粒,用它們投影的圖像不僅大小受到限制,就連色彩顯示、范圍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這也是您之前看到的全息影像為什么都裝在展示柜里面的原因,因為一臺機器只能投影出那么大的圖像。”
老校長問道“那為什么不把它們串連起來這樣每一臺機器控制一千個微粒的話,應該可以很輕松地突破限制。”
陳神聽到老校長這種樸素的想法,頓時感覺自己找到了知己。
不過要把多臺投影儀串連起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回答道“目前我能實現的只有五臺機器以下的串連,但是這樣也只能實現一個跟人差不多大小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