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現在的看法也跟這個差不多。
之前陳神從機甲跨到人工智能,他們也就看看熱鬧,感嘆一下世界上怎么會有這樣的天才。
但是現在到了碳基芯片,可就是他們的領域了。
不會真的有人以為碳基芯片用個兩周的功夫就能夠速成吧
不會吧不會吧
面對這些人的疑問,劉院士只是微微一笑,沒有替陳神辯解的意思。
這種事情是越辨越說不清的,沒有親眼見過,根本無法想象世界上還有這種科研怪物存在。
他換了個話題“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工藝的問題吧。”
“根據最新的任務,我們要對這份資料里面的工藝進行可行性實驗,后面可能還要真正地造出一枚14納米芯片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
大家的注意力馬上就被轉移,回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面來。
“這個工藝流程里面要大量使用到生物化學的技術,我們研究所好像沒有這個積累吧”
提問的人環顧會議桌,在座的研究員都出自物理、材料、電子、微電子、化學這幾個領域,與生物最接近的就只有化學了。
總之,那些與dna工具有關的技術,他們這里都是做不出來的。
劉院士早已考慮到這個問題“這個實驗不止我們一個組進行,另外一個課題組也會加入進來,他們下午就會跟我們溝通。”
眾人都知道劉院士口中的另外一個課題組肯定就是探索出了以dna工具制造高性能碳納米管晶體管方法的團隊。
雖然有些驚訝速度這么快,但是想想最近國家面臨的芯片難題,大家也就釋然了。
謝雨舉手,“這份工藝好像還不完整吧它上面還有不少沒有涉及的工藝步驟。”
劉院士道“芯片制造的工藝是完整的,只不過其他工藝不是我們的研究范圍,所以我們沒有資料,在我們正式實驗之前,一切都會準備齊全。”
陳神一整份工藝都是完整寫出來了的,從碳納米管和新晶圓的制作,到碳納米管的提純,再到dna工具排列組合、刻蝕一直到最后一步的封裝。
只不過有一些工藝出于保密需要,不會對研究所展示而已。
而且這些保密的工藝也不會對研究所的工藝驗證工作有阻礙作用。
聽到劉院士的話,謝雨點點頭坐了下去。
她旁邊的眼鏡師兄也發問道“院長,剛剛您說要造一枚真正的芯片出來,那芯片設計的問題要怎么解決”
這一句話一下子提醒了眾人。
芯片設計可不是一種工藝,它是芯片生產的一個環節。
最關鍵的是,它是需要使用專門的eda軟件進行設計的。
而碳基芯片這種新生技術,硅基芯片的eda軟件目前很可能是無法兼容的。
他們又不是跟對面走同一條完全兼容硅基芯片生產工藝的研發路子
那么問題來了,沒有碳基芯片的設計軟件,要怎么造芯片
以前芯片晶體管數量還少的時候,還可以靠手畫來設計芯片,但是現在要制備的是14納米制程的芯片,晶體管數量以十億計算,這玩意可不是用手就能畫出來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