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神仔細回憶了,電影里面的直升機原型是支奴干運輸直升機,現實中長度只有十五米,而系統給出的這個都超標一倍還多了。
“別人家的系統給的都是縮水版,我家這系統給的是膨脹版啊”
陳神有些無語吐槽。
不過看在性能沒有縮水的份上,這個小小的問題就算了吧。
想必系統也是為了更好地照顧牛頓同學的感受,所以才給出了這樣的設計。
繼續往下看。
跳鷹直升機是一款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也就是在機頭上方和機尾上方各安裝有一副旋翼,而常見直升機旋翼更多安置在機身中部。
至于機身方面,它也遵照了電影里面的原型,看起來就像一列車廂,外部比起其他的直升機都更平直。
也正因為如此,支奴干直升機被稱為“飛行車廂”。
不過
陳神想了想,支奴干才15米的長度還可以用車廂來形容,現在系統這款跳鷹三十米長的大長條機身恐怕得叫“飛行列車”
搖搖頭,把目前多余的念頭驅散。
陳神繼續看羅列出來的技術清單。
在技術清單里面,陳神有些驚訝地發現,里面不少技術的名稱都有點似曾相識的味道。
仔細想想,那些技術名稱所透露出來的技術原理,他都在之前的赤紅暴風里面見過類似的。
特別是核心的能源系統和發動機,雖然直升機和機甲看起來大相徑庭,但是這些核心技術的原理很可能是相通的。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被運用到機甲身上的技術,所以這款直升機才可以有這么恐怖的續航和載重能力。
不過這樣是不是意味著系統還趁機偷懶了
用以前的就已經出現過的技術改頭換臉一下變成了新項目
“所以系統你一定是想著可以用同世界內技術傳承的說法糊弄我,所以心安理得地偷懶了吧”
面對陳神的質問,腦海里面的系統還是沒有任何的動靜
“唉,只能繼續往下看了。”
“嗯嗯,雖然核心技術都是水貨,但是其他技術還是有突破的。”
從技術清單來看,跳鷹直升機使用了大量復合材料,從旋翼槳葉到直升機機身都存在大量的碳纖維材料,這些材料比起金屬要更輕,可以有效減輕直升機的自重。
另外在飛控系統上面應該也不差。
原型支奴干直升機是可以做到在尖峰懸崖等特殊地形做到單點懸停的,即只使用后輪著地,前輪部分依然懸空,這樣就可以在無法降落的樓頂,山峰等地點進行作業。
而跳鷹直升機平時要運載機甲,對飛控系統的要求可比在懸崖上單點懸念復雜多了。
目前公布的技術資料里面能看的部分不多,主要都是發動機技術,跟赤紅暴風的發動機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陳神只是快速地通讀一遍就能把整份資料弄明白。
可見系統的偷懶是有多么的喪心病狂。
“雖然這架直升機比不上宇宙飛船,不過抽出一點時間把它造出來也不虧,現在赤紅暴風項目還有一些目標沒有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