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會引起另外一件事情的發生,也正是這些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形成一個又一個精妙絕倫的連鎖反應才塑造了我們現在的大自然。”
“納米編程就跟這些大自然的反應一樣,我們只要通過提前的計算和設計,利用好這些自然反應,自然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了。”
聽著陳神說完,丁志義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資料,感覺陳神是在說一件神話。
這個所謂的納米編程說白了,也就是通過各種化合物之間連鎖反應的控制來進行加工,只不過這個體系里面使用的反應之復雜繁瑣,以及對精細程度的要求實在前所未有。
不過眼下陳神扯的這一面大旗,好像一下子就把整項技術的格調提了上去,聽起來就十分的不可思議。
眼看著丁志義不說話了,也不知道是對技術的靈感來源沒有了疑問還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陳神主動問起了其他方面的事情。
“生產設備現在準備得怎么樣了”
丁志義馬上回過神來,答道“現在我們已經在向各個研究所尋求技術支持了,不過要生產出滿足文件里要求的設備,估計還得一段時間。”
“那兩個月完成設計兩個月完成生產線的建造,這個速度足夠了嗎”
陳神問道。
要滿足納米推進器的生產可不容易。
oqiu
一般而言,編程完成之后的納米生產方式對于生產的要求都極高,往往在同一個生產步驟里面,要求設備能夠隨時不一樣的環境利于連鎖反應鏈的順利進行,什么超高壓真空環境都只是基礎要求
這種設備就是一個超級縫合怪,幾乎把目前工業體系里面有的沒的,大大小小的功能都集合到了一起,而且還要求它們之間不能沖突。
以目前國內的能力做出這樣的設備不是沒有可能,不過設計是一個問題。
這些功能涉及到的技術問題實在太多太雜,納米組的人肯定是不可能完全明白了,所以他們也只能做一些統籌工作,把有條件設計的機構都聚在一起討論設計。
丁志義想了想,“兩個月完成設計這個可能會有點困難,不過我會把時間進度反饋的。”
“我要求的設備雖然復雜,不過設計和建造的難度對于國內的水平來說都是不大的,你讓設計團隊別瞎想太多,直接把我們需要的那些功能堆到設備上面,保證它們不沖突就行了。”
“至于產線的大小長短還有設備的體型都不是現在要考慮的,等到以后工藝和技術成熟了,以后再慢慢改進也不遲,現在只要能完成生產就夠了。”
丁志義馬上答應下來,表示馬上就把這個最新的要求告知設計團隊。
接下來的幾天,三位組長都待在基地里面跟陳神溝通著整個項目的各處細節,同時遙控著國內其他節點的工作安排。
陳神則是兩個項目兩邊跑,有時候早上參加一個核反應堆的論證會,下午又處理藏羚羊項目的事情。
這天,負責飛船本體技術的唐華聰找了過來。
他是來匯報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