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9”
“”
隨著數字的越來越小,觀眾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哪怕不懂中文,世界各國的機構也猜得出這是發射倒數了。
歐空局的辦公室里,年輕的專家們也忍不住了,一起離開座位,站到老科學家的后面,力爭自己能看得更清楚。
“1”
“起飛”
倒計時結束,飛控中心馬上按預定計劃啟動了藏羚羊號的自動駕駛模式,開始執行早就已經設定好的路線。
它將進入三百公里的軌道,并在那里懸停,直到夜晚降落。
噗嗤
藏羚羊身上四套推進單元同時開始工作,向外噴射出短短的藍色軌跡,隨后牽引平臺上的鎖扣解開,只攜帶少量試驗載荷的飛船開始緩緩起飛。
飛控大廳里,大家看著屏幕前那一艘飛船,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
“蕪湖起飛”
看著直播的網友們更是激動,看著屏幕前緩緩起飛的飛船,就想吼一嗓子。
來自各國航天機構的人們更是失神地看著緩緩起飛的藏羚羊,臉上都是羨慕和向往。
雖然藏羚羊起飛沒有火箭起飛那種震撼的視覺效果,但是經過這幾天來的大量宣傳,大家都能明白這艘飛船對人類的意義,它比一般的火箭更能牽動人們的心弦。
“接入藏羚羊內部的信號。”此時,在飛控大廳里,另外有人開始接手指揮。
陳神來這里只是湊個熱鬧掛個名,他對現場這些航天監測設備了解不多,指揮一下剛剛的起飛還沒問題,但是真正的指揮還得讓專業人士來。
很快,在飛控大廳的分屏上,就出現了藏羚羊內部的影像。
這次藏羚羊上天搭載的只有一些蔬菜植物,還有小老鼠,蟑螂等小型生物,為的就是直接測試它們在飛船下來之后的變化。
此時,在外面。
藏羚羊號平緩升空之后,很快就開始修正自己的飛行角度。
雖然現在發射場上空天氣良好,不過它還是選擇了一條向上斜飛的飛行路線,相當于飛機爬升的狀態。
這樣就可以借助大氣的浮力,給自己額外的升力,減少能源的消耗。
攝像機目送著藏羚羊飛向遠方,一直到再也看不見,最后直播鏡頭才切換到飛控大廳內。
同時還分出幾個鏡頭跟藏羚羊機身內的鏡頭相連接。
飛船內搭載的動植物頓時出現在直播間里。
“這是又發動了種族技能,要到太空去種菜了”
“作為土星共同體,我隨身帶著一點土是很合常理的吧”
這個鏡頭剛剛出現,直播間里就狗頭滿天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安裝在藏羚羊側面觀察窗后,對著外面的鏡頭。
從這個鏡頭角度看,就像是在跟藏羚羊號一起上升,可以看到外面越來越渺小的大地萬物。
這些鏡頭不涉及技術,又能側面反映技術,所以播放出來也無所謂。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