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會啊
藏羚羊號換上核動力之后航程是六百多萬公里,電力省著點用一樣也可以去火星,而且一樣也是幾十噸的載重。
睡覺,休息
第二天,陳神一起床就直奔廠房,這里的工作還在進行中。
昨天剛剛從太空上下來的藏羚羊號正在這里接受檢查。
而它在里面的實驗載荷都已經被連夜取出,無論是小白鼠還是蔬菜都已經被送到實驗室環境里進行后續的檢測和觀察了。
從昨天的飛行數據來看,藏羚羊船艙內部對于太空輻射的防護是相當好的,輻射檢測儀壓根讀不到異常輻射數值,就跟在地面上差不多。
如果后面的蔬菜和小白鼠沒有問題的話,那接下來的飛行就可以換人上了。
當然,在這之前藏羚羊還得以無人模式再飛幾次太空,多做幾次驗證,做到最保險的地步。
藏羚羊的檢查進行了好幾天,最后才確定下來沒有問題,接著補充好能源之后,它就又一次被牽引平臺拉到發射場,進行第二次無人太空飛行,這一次的飛行軌道比起上一次的更高,但是結果沒有什么變化,藏羚羊號依然成功完成了任務。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飛行沒有再向外界直播,只有官方在飛行試驗結束之后發了一條簡短的文字消息,向外界通報藏羚羊號的第二次飛行。
至此,外界真正相信了藏羚羊號的性能。
這個世界上真的已經誕生了一艘可以重復載人進出太空的宇航飛船。
許多人都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宇航飛船。
甚至還有人在網上發起了提議,認為比起藏羚羊號,之前大眾常說的飛船不如改名叫太空載人艙算了。
這個提議還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一時間反響熱烈。
只不過許多國家的航天機構都把它無視掉了。
如果把飛船改名太空載人艙,那豈不是說世界上就只剩下一個國家擁有真正的宇宙飛船
他們豈不是要平白無故地被降一格
這種助長他人威風的事情,誰愛干誰干,反正他們不干。
此時,針對對面前幾天發布的消息,國內也召開了一個會議。
陳神與其他一大幫航天專家們都聚到了一起。
在場的人里基本都是總師,有以前國家載人航天計劃的總師,也有原本國家探月工程的總師,還有國家空間站建設計劃的總師,然后還有一些火星探測,火箭研發的總師
當然,也包括陳神這個7000米級載人深潛大型水下作業機甲項目的總師
陳神在一群負責上天的總師里,出現他這個負責下海的總師,理論上來說也很合理,天上的風箏飛得再高也需要有一個人在地面做壓艙石,而他就是那一塊壓艙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