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直播間里的藏羚羊號起飛,逐漸化成夜里的一顆星辰,國內許多人都不禁濕了眼珠。
“我跟你們不一樣,看著藏羚羊起飛,你們只會歡呼叫好,而在戰忽局上班的我卻只能看著銀行卡余額掩面痛哭,今年的年終獎又泡湯了”
“哥們,你還算好的了,我們這里已經準備撤局了,領導昨天跟我說現在已經不需要這么多人了,瞬時間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眾所周知,自環太平洋上映以來,國內影視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僅擁有了專業的建模、攝影、渲染團隊,更是把ai技術運用到了特效制作上,可以按要求完成建模、ar特效等工作,配合超級計算機更是能制造出實時的超逼真影視效果,以下畫面出自棱角科技集團的實時ar特效,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樓上的兄弟就別努力了,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一時間彈幕都哭成一片,不知道多少名戰忽局的員工在這里落下了貧窮的眼淚。
不過這一切都隨著藏羚羊號內部的攝像頭打開而終止。
跟首飛的時候一樣,在藏羚羊號內部舷窗安置了一個攝像頭負責傳輸直播畫面。
同時在機身內部還放置了一套移動式的地月激光通信系統,其中包含了一套大功率激光發射器,專門負責向地球發射信號。
而在地球上,不僅在地面部署有望遠接收器,最近還用逐漸富余的火箭在太空中部署了數枚接收衛星,通過這套接收系統,國內可以隨時偵測到從月面發射器發射過來的激光信號。
理論上,在這套系統部署完成之后,只要藏羚羊號把機身內部的那套激光通信系統留在月面上,國內就可以持續實現跟月球的高速網絡通信。
而這套系統的設計指標達到了破紀錄的2gb秒,傳輸速度比此前國內外試驗過的所有通信系統都要快。
這一套系統是在藏羚羊號首飛之后,為了登月任務而設計的。
它不僅可以試驗空間級高速信道的建設,同時還可以讓地月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高效。
之前國內使用的是無線電通信,通過架設的鵲橋地月通信中繼星連接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設備,好幾年下來在地月間傳輸的數據也只有12g,這個通信能力足夠滿足國內之前的航天需求。
但是在核動力藏羚羊的時代,如果還是保持這個通信效率,那上月球的宇航員跟地面的交流溝通就跟用著2g網速進行視頻通話一樣。
再把這種通信能力跟核動力藏羚羊比較一下,就跟一個開著豪華跑車的人,卻用著上個世紀的大哥大
所以這套激光通信系統才會應運而生。
因為激光通信最主要的一個優點就是帶寬高,俗稱網速快。
而且這套系統還可以滿足國內登月時候的直播需求。
登月是必須要搞直播的。
對面在上個世紀登月的時候,也搞了電視直播。
當時的直播畫面甚至卡到了06幀每秒,說是t直播一點都不為過,這種幀率能讓所有人都戒掉游戲,因為在這種幀率下的游戲已經變成了一種名副其實的精神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