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版本的魔鬼魚翼展約三十八米,整機近八十米長,高三米,自重僅僅只有六十四噸,看起來就像是一頭低伏的怪獸。
然而這樣龐大的飛行器,卻只有六噸的載重。
這是因為其中大部分空間和自重都被等離子能源系統給占據了。
而核動力版本的藏羚羊,翼展和長度基本不變,高度升高到了四米。
其他數據卻發生了大改變。
首先是在重量方面,因為用的藏羚羊核反應堆,重量只有區區十六噸,比起等離子能源系統至少輕了一倍。
以至于核版魔鬼魚整機自重直接跳水到了四十三噸。
如果只是到這個地步的話,那核版魔鬼魚的載重量最終會定格在三十噸左右。
比起藏羚羊的十八噸略多,但是也多不到哪里去。
還是沒有完全把水平起降的優勢發揮出來。
所以,陳神干脆下了一記猛藥
他改了核版魔鬼魚的圖紙,給它裝上了第二套等離子推進單元。
兩套推進單元可以的推力一下子暴漲到了141噸,連帶著魔鬼魚的載重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因為一套等離子推進單元就可以推動飛船的情況下,第二套推進單元的七十噸推力完全是白送的。
空余推力大了,可以運載的重量自然也更大了。
被強化過后的核版魔鬼魚載重量一下子飆升到了一百噸的級別。
絕對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強的飛船。
比起飆升的載重,兩套等離子推進單元帶來的諸如核反應堆續航里程縮減,推進器維護工作難度增加,這一類的后遺癥根本不值一提。
不過,風光的背后也有難點,那就是現在的核版魔鬼魚已經快碰到大氣層飛船的天花板了。
陳神就收到過一條繼續給魔鬼魚增加核反應堆和推進單元,建造千噸級載重超級大飛船的建議,最后被他給拒絕了。
因為靠著核反應堆和等離子推進單元的瘋狂疊加,然后在地球上造出一艘飛天空母一樣的巨大飛船是極其不劃算的行為。
飛船越大,維護需求、系統精密度以及所需要的系統安全性等各方面成本是成倍增加的。
而且越巨大的飛船在起降時需要付出的,用于抵抗地球引力的能量就越多。
就以核版魔鬼魚為例,141噸的推力中,近三分之一的推力都浪費在了幫助自身重量抵抗地球引力上。
如果繼續把魔鬼魚擴大,它的自重就會繼續增加,那么它在這方面付出的成本就更高。
再加上在安全維護等方面的成本會呈指數級的趨勢增加。
哪怕最后弄出來一艘載重量一千噸的飛船又如何
魔鬼魚現在的體型就已經夠大的了,哪怕千噸級飛船只有它的三倍體型,那也是一架地球上從未有過的龐然大物。
一艘三百米長度,近百米翼展的大飛船想要在地球上水平起降
不是不可能,但是這背后要做的各種后勤準備和安全措施,哪怕是個高中生都知道有多艱難。
有那閑功夫,還不如多造幾艘魔鬼魚,或者搞一發藍血火箭算了。
當然,不是說千噸級飛船就不造了。
只不過不應該在地球上造,而是應該在其他行星上造。
在地球上起降的千噸級飛船,換到重力低的其他行星和衛星上去,載重量都可以翻倍了。
就跟拿著毛爺爺到東南亞去花一樣,就是堅挺
大眾對魔鬼魚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