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寧關。
關山冷肅,旌旗飄揚,狼煙四起。
柔夷族的動向自然逃不過興朝的哨探,當柔夷大軍集結向關卡而來時,北寧關外早已提前一步堅壁清野,能通知到的百姓都遷入了關內。
陳國公一邊加強工事,堅固城墻,一邊緊急派人向朝廷通報申派援軍,同時守關將士枕戈以待,靜候大敵。
往年每當冬日外族總會時不時打草谷,也有野心勃勃的柔夷士兵時常來挑釁,興朝士兵們也已經習慣了每年來幾場小股戰斗。柔夷人總是在占些便宜搶了財物后倉皇退去,也有不敵被留下全殲的。
說實話,自從二十年前一戰后,全都是小規模的騷擾,兩邊連上萬人的戰斗都少見,在興朝士兵的眼里柔夷人令人厭煩卻還不到可怕的地步。
他們很久沒有經歷過大型的成規模的攻城戰了。
但這次卻不一樣,等斥候傳回柔夷有意犯邊的消息,陳國公就前所未有的重視,軍令一條條下達,氣氛變得緊張嚴肅。
在這種格外緊繃的狀態中,他們終于知道這次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鬧,而是真正的攻城戰柔夷卷土重來了。
也許只有經過二十年前嚴酷戰斗的老兵才知道柔夷族的可怕,戰爭的殘酷,如今的士兵都太嫩了。許多人甚至從來沒有和柔夷人正面對抗過,更不知道真正的戰場是怎樣的慘烈。
一支真正的軍隊,必然是經歷過戰場的千錘百煉,歷經戰火的洗禮,遭受過生與死的考驗,成熟而強大。而如今的北寧關差得太遠,無論陳國公練兵如何艱苦,操練再如何勤,沒有親歷戰場和敵人面對面交鋒,缺乏了實戰,那和紙上談兵何異。
而不幸的是,北寧關更多的是未經歷大戰的新兵,他們還遠遠未成長起來。
雖然對這次柔夷族的大舉侵犯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當天盡頭出現柔夷族的大旗,那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的人群,還是讓人倒抽一口冷氣。
從高高的城墻上看過去,只見遠遠的一線黑潮綿延不絕,馬蹄聲如雷震動大地,激起的煙塵像是風沙糊住了視線。不計其數的人馬,浩浩蕩蕩的沖著北寧關而來,如浪潮驚裂人心。
那不是一萬,十萬,是幾十萬的大軍,氣勢如虹
“柔夷人來了,守城”傳令官劈裂般的嗓音驚醒了士兵,頓時一排排的長箭對準了那支龐大的隊伍。
冷汗滴下了不知誰的臉龐,有誰膽小的抽泣出聲,可是滿城樓皆默,生死大戰近在眼前。
咚咚咚,擂鼓聲響起,震顫人心。
人們不由回頭看去,就見陳國公一身鎧甲,正親自擂鼓。
鼓聲停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那威風赫赫的老將身上,那目光是激動崇拜不安焦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