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軍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然有下面的大臣去負責。
重文輕武,是大多數朝代都逃不過的一個輪回。縱觀史書,不管是開國之君以武起家的,還是繼承前人而來,當歷經幾代后,皇朝總會走向一個重文輕武的道路,武將話語權漸輕,慢慢絕跡于朝堂,取而代之的是日益膨脹的文官集團。
這里面有歷史的必然性,以及各方面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個后果,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能概括的。
但是,也許因為曾經的經歷,慘痛的教訓告訴他,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武力保障自己是危險的。
最起碼一個山匪橫行的國家,連民眾最起碼的出行的人生安全都不能保障,何談國泰民安。更不用說北有柔夷,南有未收復歸心的少數民族政權,一直紛爭不斷,還有來自海上的威脅,海寇囂張。
興朝并沒有到可以按甲休兵,將軍馬放南山的地步。哪怕興朝真的做到了強盛一時,放棄保護自己安全的力量,以為無敵就可以放松懈怠都是愚蠢的。
沒有實力的富足,只會成為他人垂涎的肥肉,飽受欺凌。
封宴期望的皇朝,是有漢的氣概萬千,犯我疆域者,雖遠必誅;有唐的包容開放,萬國來朝,赫赫巍巍;更有宋的富足,民間娛樂發達,百姓精神生活豐富,百花齊放;
他心目中的國家,當是文武并進的,文官治理內政,武將固守家國,皆無殊異。
不為皇則已,一旦為皇,他不想辜負了這個位子。
而且,說句實話,誰人沒有擴展疆域版圖的野心,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句話的霸氣側漏,是個男人都會熱血沸騰地想上手實踐一番吧
要知道,海外還有廣闊無垠的土地等著人去征服呢,不怕興朝人多,就怕人不夠多去移民。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武力去支撐的。
而今的興朝并沒有武舉一說,軍中將領要不是祖上就是開國大將,家中世代軍職,有自己的練兵之道;要么就是起于微末,在軍中苦熬得以脫穎而出,走的是野路子,打戰靠的是天分和經驗;
你何曾見過如遍地書院般,有專門為有志從軍的人開設學堂的
這當然并不排除也許學武比學文更需要天賦,更辛苦,更危險。
但是,封宴培養的本來就是一批普通的軍官,他們比士兵更懂得思考,更專業,更渴望建功立業。
同時,也給有志于從武的人們一條出路,世道并不是只有學文才是高貴的有前途的。當官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把那當作是一項特殊的職業,而不是逐利的趨于功利性的,職業有高低,然而無尊卑之分。
這太過理想化了,不過封宴想沒關系,他不想重生也重生了,沒想過當太孫也當了,將來說不定還會是皇帝,他這一輩子本來就是白賺的,那就盡量做些有意義的事唄,還有很多時間去慢慢實踐。
沒有回答陳清潤的問題,封宴轉而道“知道柳館主此次上京所為何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