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貴妃發覺自己還是看走眼了。
她為什么輕易接受將封宴過繼為太孫,什么血脈后代,皇帝的意愿都在其次,重要的還是封宴表現出來的對皇權無欲無求,不爭不搶的姿態。
她有一顆想掌權登凌絕頂的野心,卻也知道前路艱難困難重重,所以最好的打算就是前面擺放一個聽話的木偶,而她則是隱身幕后操控一切。
封宴就這么恰好出現,恰如其分地滿足了各方面的條件,不但熙寧帝滿意,朝臣接受,就是她也覺得是上天安排。
她一直試圖軟化馴服封宴,只要他聽話點,順服點,那么不介意讓他頂著皇帝的名號榮華富貴一生。
可是事情卻偏偏不如人意,封宴的確沒有急不可耐地妄圖插手朝政,表現出對權利的渴望,可是在收服他這一點上卻是屢屢受挫。
一個不聽話的,骨子里帶刺的皇位繼承人,叫孟貴妃怎么相信對方會甘愿將權利拱手相讓,會聽話的甘心的做一個傀儡。不過是讓她更不安,甚至將對方視為潛藏的敵人罷了
而封宴堅持拒絕和寧安伯府聯姻,更是激怒了她。
她要的是一只乖巧無害的羊,而不是會豎起爪子傷人的狼。
然而現在想換下封宴已經太遲了,不說在這四年間熙寧帝對封宴無有不滿,就是聚齊在封宴周圍的人也不會答應。別看封宴好像沒有做什么,也不蓄意結交大臣,但是只要他安安穩穩地坐穩太孫之位,本身就是一桿鮮明無比的旗幟,自有無數人投效而來。
原屬太子東宮的屬臣,封為太孫后的老師,伴讀背后的關系,還有堅持正統立場的朝臣,他們都會自發地站到封宴一邊,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哪怕是熙寧帝想廢掉封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動一發而牽全身,儲君之位關系國家穩定,江山延續,從來不是輕易可以擅動的。
可以說只要封宴不犯什么致命的錯誤,他的位子就是穩如泰山。
而孟貴妃有什么,她最大的依仗就是來自皇帝的寵愛,一旦沒有了熙寧帝,不要說想著從幕后走到臺前掌權,甚至連現在的尊榮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從始至終,她最大的資本最強的倚仗,從來只有熙寧帝。
因此,封宴發現自沖喜一事后,本來沉迷于翻閱奏折的孟貴妃變了。她不再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前殿,而是恢復到從前依偎在熙寧帝身邊的情形,雙方時刻不離,兩人的感情看上去更好了,那柔得似乎出水的眼神看得人雞皮疙瘩都出來了。
而熙寧帝顯然很享受心上人的陪伴,好幾次封宴前去探望都是匆匆交談了幾句就結束談話,一心一意地沉浸在孟貴妃編織的情網里。
當封宴再次前往請安,卻沒有等來熙寧帝的召見,看著天上飄零的雪花,他靜靜地在宮門前佇立。
好一會,熙寧帝的總管太監陳太監才出來,他恭敬地對著封宴行禮道“奴才見過太孫殿下。”
“陳總管,皇祖父身體如何,可有空見我”封宴沒有一點的不耐,清脆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