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皇上大權在握,太上皇已經對皇上不構成威脅,應該不會是皇上動的手。”
“誰知道太上皇是不是有后手,死人才再無反擊之力。”
康熙昏迷這一晚上,胤礽喝了很多酒,他以為自己會想很多,可其實他卻一直在看著月亮發呆。
永昭元年七月,售蕃院的第一批貨物被公開售賣,在清外商在遵循規則的情況下均可購買。
康熙二十三年開放海禁后,康熙為促進貿易交往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各國對這個東風大國的瓷器絲綢等都向往已久,胤礽上臺以后,對貿易規范做了進一步的補充,雖然取消了一部分他國使者的特權,卻也阻擋不了這些商人的熱情。
胤礽曾經在一家當鋪提過競賣行的構思,當時的東家并沒有采納,胤礽卻將這一想法用到了售蕃院上。
售蕃院售賣處也分三個地方,一處是最普通的貨物,可以批量購買,價格也不高,一處生產成本較高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最后一處,瓷器盆景等也只比宮內造辦處差了一些,工藝極高,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幾十人合作,并且需要專業人士參與,這里的東西只由競賣售出。
競賣胤礽也參與了,他想看看,會不會有人購買,又有多少人購買,這次競賣算是一個實驗,若是無人參與,那么這些東西便可以送入內庫或賞賜給有功的大臣,同時這這一層次的東西售蕃院也就不再生產,若是大部分產品都能售出,那么就代表,此舉可行,不僅可以為國庫創收,還解決了八旗營生問題。
“今天競賣的第一樣東西,是一件玉雕盆景,名叫樹下獨坐,歷時半年之久,由十幾個合力匠人雕琢,鑲嵌了翡翠、瑪瑙“
今天到場的都是聽得懂漢語的,聽后都深吸了一口涼氣,有人看見胤礽不由湊了過去,“你們大清做一件玉雕盆景都這般復雜嗎”
胤礽看著湊過來的外國人一愣,笑道,“不是,放到這競賣的,都是珍品,制作的人都御用匠人,皇上的意思是,如若放不出去就還放在宮中觀賞。”
有商人瞪大了眼睛,用那塑料漢語道,“那豈不是說,這些東西是能給清朝皇帝用的”
胤礽笑了,眨了眨眼,點頭道,“也能這么說吧。”
“大清的皇上用的”
這名商人像是受到了鼓舞,轉頭便道,“我出五百兩”
旁邊的黃頭發商人立馬喊道,“我出五百五十兩”
“六百兩”
這場競賣雖是為外商而辦,卻也沒有禁止大清百姓參與,有人聽到說是皇上用的,眼睛都冒光,“八百兩”
“九百兩”
“九百五十兩”
“一千兩”
很快,在場眾人便對上了,進入一千兩以后,人們的喊價也就沒有之前那般夸張,只是仍然緊咬著不放。
做在邊上的幾人悄悄地指了指胤礽的方向。
“那邊那位,我瞧著,怎么像是皇上”
“就是皇上”
“皇上竟然也會來會不會這些東西就是宮里拿出來賣的”說著他便喊道,“一千二百兩”
最終這件盆景以一千三百兩的價格賣給了法國一位商人。